首页 > 急诊科

中暑如何治疗及防范?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暑如何治疗及防范?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兰军良
兰军良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暑的急救原则为立即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并给予降温、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防止并发症。首先,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若已无法口服时,可静脉滴注晶体液,并适当补充钾、钙、镁等。二、降温治疗。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左右。包括体外降温、体内降温和药物降温等。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中毒,水和电解质紊乱。四、防治并发症。昏迷患者应进行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颅内压增高的者常规静脉输注甘露醇1-2g/kg。休克时应静脉输注晶体液恢复血容量,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伴有高血钾时,慎用洋地黄,发生急性肾衰竭时,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为避免中暑的发生,夏季应加强防暑卫生培训,改善老、弱、慢性病患者及妇女儿童居住环境,需改善高温作业者的劳动及工作条件。在高温环境中停留2-3周时,应饮用含钾、镁、和钙盐的防暑饮料。在炎热天气里,出行要备好防晒用具,多补充水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五个月宝宝拉大便酸臭味怎么回事

五个月宝宝拉大便酸臭味可能与饮食不当、乳糖不耐受、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使用益生菌、抗感染治疗、回避过敏原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当

母乳或配方奶中蛋白质或脂肪含量过高时,未完全消化的营养物质在肠道发酵会产生酸臭味。哺乳期母亲需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人工喂养时应按标准比例冲调奶粉。可尝试减少单次喂奶量并增加喂养次数,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2、乳糖不耐受

先天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乳糖消化障碍,未分解的乳糖被结肠菌群发酵产生酸性气味大便。家长可观察是否伴随腹胀、哭闹等症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滴剂(如儿歌乳糖酶)或无乳糖配方奶粉过渡。

3、胃肠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衡或胃肠蠕动异常时,食物滞留时间延长引发异常发酵。表现为大便酸臭伴奶瓣或黏液。建议在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同时配合腹部顺时针抚触按摩。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早期可能出现酸臭蛋花样便,后期可发展为水样便。需监测体温及脱水表现,及时就医进行便常规检查。确诊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思密达)联合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抗感染和肠道黏膜保护治疗。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配方奶喂养婴儿,母乳喂养者可能与母亲摄入致敏食物有关。除酸臭便外还可出现湿疹、血便等表现。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严格回避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易过敏食物。若酸臭便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发热、血便、拒奶、精神萎靡等症状,须立即携带新鲜大便样本就医。护理期间可适当增加喂水频次,但6月龄前婴儿不宜额外补充过多水分以免影响奶量摄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