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过敏反应科

慢性咽炎的病理改变

|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咽炎的病理改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咽炎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黏膜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腺体分泌异常、黏膜萎缩或肥厚、上皮细胞增生或化生等。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1、黏膜充血水肿

慢性咽炎患者咽部黏膜血管扩张充血,黏膜下组织水肿,导致咽部有异物感、干燥感。这种改变多与长期吸烟、饮酒、辛辣食物刺激、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感到咽部灼热、疼痛,尤其在说话或吞咽时症状加重。治疗上需避免刺激因素,可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西地碘含片、银黄含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淋巴滤泡增生

咽部淋巴组织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出现滤泡增生,表现为咽后壁颗粒状隆起。患者常有咽部异物感、痒感,可能伴随咳嗽。这种病理改变多见于反复上呼吸道疾病或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促进黏液排出,必要时可进行激光或微波治疗消除增生滤泡。

3、腺体分泌异常

慢性咽炎可导致黏液腺分泌功能紊乱,表现为分泌物增多或减少。分泌物增多时患者常觉咽部有痰黏附,分泌物减少时则感到咽部干燥。这种改变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有关。治疗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稀释痰液,或使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镇咳祛痰,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4、黏膜萎缩或肥厚

长期慢性咽炎可导致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黏膜肥厚增生。萎缩性改变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咽干、灼热感;肥厚性改变则多见于长期刺激因素存在者,表现为咽部组织增厚。治疗上萎缩性咽炎可使用维生素A软胶囊促进黏膜修复,肥厚性咽炎可考虑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5、上皮细胞增生或化生

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咽部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甚至出现鳞状上皮化生。这种改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需特别警惕。患者常有长期咽部不适症状,检查可见黏膜粗糙或白斑。治疗需彻底去除刺激因素,定期随访,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可使用维生素A酸乳膏局部涂抹,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慢性咽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用嗓。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喉镜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饮食上可多食用梨、蜂蜜、银耳等润喉食物,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咽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扁桃体角化物的形成原因

扁桃体角化物通常由慢性炎症刺激、扁桃体隐窝堵塞、口腔卫生不良、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反应异常等原因引起。扁桃体角化物是扁桃体隐窝内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细菌和食物残渣等物质堆积形成的硬结,可能伴随口臭、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1. 慢性炎症刺激

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会导致局部黏膜长期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异常角化脱落。慢性炎症可能由链球菌感染、空气污染或辛辣饮食诱发,表现为咽痛反复发作、扁桃体表面凹凸不平等。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严重者需考虑扁桃体切除术。

2. 隐窝结构异常

先天性扁桃体隐窝过深或分支过多时,容易滞留脱落上皮和分泌物。隐窝堵塞后形成厌氧环境,促进角化物钙化变硬,可能产生白色颗粒状分泌物。伴随吞咽不适感,可通过喉镜检查确诊。日常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顽固性病例需行隐窝冲洗或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3. 口腔卫生不良

刷牙不彻底会使食物残渣进入扁桃体隐窝,与细菌混合后形成角化物。长期吸烟、牙周病患者风险更高,特征为晨起口臭明显、隐窝口可见黄白色栓子。建议使用牙线及漱口水维护口腔清洁,已形成的角化物可由耳鼻喉科医生用专用器械取出。

4. 病原微生物感染

EB病毒、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可引发扁桃体上皮过度角化。EB病毒感染常见于青少年,伴随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可见乳白色伪膜。需通过咽拭子培养确诊,分别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胶囊或制霉菌素含片治疗。

5. 自身免疫反应

部分患者因免疫系统误将扁桃体上皮识别为异物,引发异常角化反应。这类情况常合并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表现为咽干、角化物反复生成。治疗需调节免疫功能,可配合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同时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

预防扁桃体角化物需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口腔,饭后用淡盐水漱口,戒烟限酒减少黏膜刺激。出现持续口臭或咽部阻塞感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掏挖导致出血感染。饮食宜多摄入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有助于维持黏膜完整性。急性发作期可含服西吡氯铵含片辅助消炎,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原发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