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过敏反应科

毛囊炎流脓之后还有个小疙瘩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毛囊炎流脓之后还有个小疙瘩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毛囊炎流脓后残留的小疙瘩可能是炎症未完全消退或瘢痕组织形成。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头皮、面部等毛囊密集部位,流脓后局部可能遗留硬结、色素沉着或增生性瘢痕。

1、炎症后硬结

毛囊炎化脓后若炎症未彻底清除,局部可能形成纤维化硬结。这种硬结通常伴随轻微压痛,触摸质地较硬,表面皮肤可能发红或色素沉着。可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避免挤压刺激硬结,防止二次感染。

2、瘢痕增生

深度毛囊炎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尤其易发生于胸背等张力较大部位。瘢痕组织突出皮肤表面,呈粉红或暗红色,可能伴随瘙痒感。早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硅酮凝胶等抗瘢痕药物,顽固性瘢痕需考虑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或激光治疗。

3、毛囊囊肿

反复发作的毛囊炎可能导致毛囊口堵塞,形成表皮样囊肿。囊肿为皮下圆形包块,质地中等,可能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炎。较小囊肿无须处理,若反复感染需手术切除。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油腻护肤品堵塞毛孔。

4、异物肉芽肿

自行挤压毛囊炎可能导致毛发碎片或角质残留真皮层,引发异物肉芽肿反应。表现为皮下质硬结节,可能伴随轻微疼痛。确诊需通过皮肤镜检查或病理活检,治疗需手术清除异物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

5、深部感染灶

少数情况下毛囊炎可能发展为疖肿或痈,深部脓液未完全排出时会形成皮下脓肿硬结。触摸有波动感,伴随红肿热痛。需医生切开引流,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同时进行脓液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日常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摩擦刺激。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无刺激沐浴产品。饮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有助于皮肤修复的营养素。若小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疼痛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皮肤肿瘤等特殊情况。瘢痕体质者应尽早干预,预防瘢痕过度增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指头关节处有硬疙瘩

指头关节处有硬疙瘩可能是腱鞘囊肿、骨关节炎或类风湿结节等疾病的表现。腱鞘囊肿是关节周围囊性肿物,骨关节炎可能与关节退变有关,类风湿结节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或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质地较硬且边界清晰。可能与关节过度使用或慢性劳损有关,常见于手腕、手指等部位。囊肿通常无痛感,但可能影响关节活动。治疗可选择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日常应避免关节过度用力。

2、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硬结多伴随骨质增生,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关节长期磨损导致软骨退化,形成骨赘并引发局部硬块。患者可能出现关节僵硬、疼痛及活动受限。治疗包括热敷缓解症状,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严重时需关节腔注射治疗。

3、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性表现,为皮下无痛性硬结,多出现在关节伸侧。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常伴随晨僵、对称性关节肿痛。需通过抗CCP抗体检测确诊,治疗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物,同时配合局部激素注射。

4、痛风石

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形成痛风石,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的皮下结节。好发于耳廓、指关节等处,急性发作时伴剧烈红肿。需通过降尿酸治疗控制病情,常用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药物,日常需低嘌呤饮食并限制酒精摄入。

5、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为皮肤角质堆积形成的良性肿物,质地坚硬且与皮肤粘连。多因毛囊堵塞或外伤导致,可能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较小囊肿可观察随访,较大囊肿需手术完整切除,避免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发现指关节硬疙瘩应避免自行挤压或针刺,注意观察肿块变化情况。保持关节保暖并减少重复性动作,均衡饮食补充钙质。若硬块持续增大、疼痛或影响功能,需及时至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通过超声、X线等检查明确性质后针对性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