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慢性肾衰竭需要如何控制?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肾衰竭需要如何控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肾衰竭需要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科学控制,以减缓病情进展、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1、饮食调整:
饮食是控制慢性肾衰竭的关键。通过低蛋白饮食可减少肾脏负担,根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通常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之间,优先选择优质蛋白,比如蛋清、瘦肉或鱼类。低盐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并减少水肿,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以内。同时需限制钾和磷的摄入,尤其是香蕉、土豆等高钾食物以及奶制品、坚果等高磷食物。摄入适量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维持基础代谢和营养平衡。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管理症状与并发症。①控制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治疗的重要一步,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来保护肾脏功能。②对于贫血的患者,通常会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注射类药物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③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可适当服用碳酸氢钠片进行纠正。需注重密切随访和定期监测,根据医生指导定剂量调整用药。
3、生活方式管理:
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速肾功能恶化,患者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①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因为这会导致血管损伤,加剧肾脏病情。②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以维持健康体力,但需避免过度劳累。③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并且学会调节压力,预防情绪波动导致血压升高。避免随意服用非处方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这些药物会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期管理,严格遵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肾功能,与此同时,保持乐观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病情控制非常关键。如症状明显加重或出现身体异常,应及时就诊,寻求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腰不好和肾有关吗

腰不好可能与肾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相关。肾脏疾病、腰椎问题、肌肉劳损、不良姿势、长期久坐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腰部不适。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炎等可能引发腰痛,同时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腰椎问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病变等也会导致腰部疼痛,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或无力。肌肉劳损和不良姿势则多与日常生活习惯相关,长期久坐或姿势不当会加重腰部负担。 1、肾脏疾病:肾结石、肾炎等疾病可能引发腰部疼痛,通常表现为钝痛或绞痛,并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上可通过多饮水、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片,每次400mg,每日3次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干预。 2、腰椎问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可能导致腰部疼痛,并伴有下肢麻木或无力。治疗上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氯唑沙宗片,每次200mg,每日3次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3、肌肉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腰部肌肉可能导致劳损,表现为酸痛或僵硬。治疗上可通过热敷、按摩、适度休息缓解症状,避免过度劳累。 4、不良姿势: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会加重腰部负担,导致疼痛。治疗上可通过调整坐姿、站姿,使用护腰工具,进行腰部肌肉锻炼改善症状。 5、长期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疼痛。治疗上可通过定时起身活动、进行腰部拉伸运动,改善坐姿习惯,减少腰部负担。 日常护理中,建议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度进行腰部锻炼如瑜伽、游泳,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弯腰驼背。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