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郭武莱
郭武莱 朝阳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母乳性黄疸的前提是单纯的母乳喂养,如果其他情况都好,而且排除其他的病理性黄疸,则可以考虑母乳性黄疸。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可能会出现黄疸,2~4周内达到高峰,血清胆红素超过256~342μmol/L,超过此数值,一般状况是良好的,没有溶血或贫血的表现。黄疸大概会持续3~4周,第2个月开始会逐渐消退,少部分可能会延长到10周才可以完全退净。黄疸期间如果停母乳3、4天以后,黄疸会明显减轻,而且胆红素会下降到原来的50%以下。如果再次进行母乳喂养,黄疸可能还会再次出现,但是不会超过原来的黄疸数值,而且比原来的程度要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治疗小儿肠炎的药物都有哪些

治疗小儿肠炎可通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药物缓解症状。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环境不洁等原因引起。 1、蒙脱石散: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的止泻药物,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减少腹泻次数。每次剂量为1袋3克,每日3次,溶于温水后服用。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腹泻。 2、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能够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每袋溶于250毫升温水中,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调整剂量。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的患儿。 3、益生菌: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每日1-2次,每次1袋1克,溶于温水或牛奶中服用。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炎。 4、抗生素: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阿莫西林剂量为每日20-40毫克/公斤,分2-3次口服;头孢克肟剂量为每日8毫克/公斤,分2次口服。适用于明确细菌感染的患儿。 5、止吐药物:对于伴有呕吐的患儿,可使用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多潘立酮剂量为每次0.25-0.5毫克/公斤,每日3次,饭前服用。适用于呕吐症状明显的患儿。 日常护理中,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推荐食用米粥、蒸苹果、香蕉等易消化食物。家长需注意手部卫生,定期清洁患儿的生活环境,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