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肝脏介入与消融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治疗方式,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导管技术对病灶进行局部处理,消融治疗则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直接破坏病灶组织。
肝脏介入治疗通常采用经皮穿刺或血管内导管技术,将药物、栓塞材料或器械送达肝脏特定部位。常见方式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这类方法能够精准作用于病灶区域,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适用于肝癌、肝血管瘤等占位性病变。治疗过程中需要借助影像设备实时引导,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可能出现发热、疼痛等反应,但整体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肝脏消融治疗主要通过高温、低温或化学药剂直接灭活病变组织。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微波消融通过电磁波加热组织,冷冻消融则用极低温破坏细胞结构。这些方法对早期小肝癌、转移性肝癌效果显著,单次治疗时间短,但可能受肿瘤位置和大小限制。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暂时性波动,需密切监测。对于靠近重要血管或胆管的病灶,消融范围需严格控制以避免并发症。
选择具体治疗方式需结合病灶性质、大小、位置及患者肝功能状况综合评估。术后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影像学检查,保持低脂高蛋白营养摄入,避免劳累和肝毒性药物,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两种治疗可单独或联合应用,部分病例需配合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