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肝脏介入与消融的区别是什么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肝脏介入与消融的区别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肝脏介入与消融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治疗方式,介入治疗主要通过导管技术对病灶进行局部处理,消融治疗则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直接破坏病灶组织。

肝脏介入治疗通常采用经皮穿刺或血管内导管技术,将药物、栓塞材料或器械送达肝脏特定部位。常见方式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这类方法能够精准作用于病灶区域,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适用于肝癌、肝血管瘤等占位性病变。治疗过程中需要借助影像设备实时引导,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可能出现发热、疼痛等反应,但整体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肝脏消融治疗主要通过高温、低温或化学药剂直接灭活病变组织。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微波消融通过电磁波加热组织,冷冻消融则用极低温破坏细胞结构。这些方法对早期小肝癌、转移性肝癌效果显著,单次治疗时间短,但可能受肿瘤位置和大小限制。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暂时性波动,需密切监测。对于靠近重要血管或胆管的病灶,消融范围需严格控制以避免并发症。

选择具体治疗方式需结合病灶性质、大小、位置及患者肝功能状况综合评估。术后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影像学检查,保持低脂高蛋白营养摄入,避免劳累和肝毒性药物,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两种治疗可单独或联合应用,部分病例需配合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以提高疗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液淋巴瘤是什么病

血液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可能由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和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治疗。 1、免疫功能异常: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长期免疫抑制或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日常护理中,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风险。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EB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基因突变,进而发展为肿瘤。预防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和接种相关疫苗。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淋巴瘤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影响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增加癌变概率。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体检和基因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4、环境暴露: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苯、农药或放射线可能增加淋巴瘤的发病率。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导致淋巴细胞DNA损伤,诱发癌变。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加强职业防护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5、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炎可能促进淋巴瘤的发生。炎症因子长期刺激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控制原发炎症疾病、定期随访检查有助于降低淋巴瘤风险。 血液淋巴瘤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根据身体状况调整强度。心理护理同样重要,保持积极心态、寻求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