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呛奶窒息怎么发生的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呛奶窒息怎么发生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呛奶窒息通常由喂养姿势不当、奶液流速过快、吞咽协调性差、胃食管反流、呼吸道异常等原因引起。呛奶窒息可能表现为咳嗽、面色发绀、呼吸暂停等症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喂养姿势不当

仰卧位喂养或头部过度后仰易导致奶液误入气管。建议家长采用半坐位姿势,将新生儿头部抬高30-45度,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若发生呛奶,应立即将婴儿俯卧于家长前臂,头部低于胸部,轻拍背部帮助奶液排出。

2、奶液流速过快

奶嘴孔过大或母亲泌乳过急时,奶液流速超过新生儿吞咽能力。可选择小孔奶嘴,母乳喂养时可用手指轻夹乳晕控制流速。早产儿建议使用早产儿专用奶瓶,喂奶时观察婴儿有无皱眉、扭头等抗拒动作。

3、吞咽协调性差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早产儿易出现吸吮-吞咽-呼吸节律失调。表现为喂奶时频繁呛咳、鼻翼扇动。建议少量多次喂养,单次奶量不超过30毫升,喂奶间隔2-3小时。出现喘息声时应暂停喂养。

4、胃食管反流

贲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可能引发喉痉挛。常伴有频繁吐奶、哭闹弓背。家长需在喂奶后保持婴儿直立位30分钟,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5、呼吸道异常

喉软化、气管食管瘘等先天畸形会增加呛奶风险。特征性表现为每次喂奶均发生呛咳,伴随呼吸困难。需通过喉镜或造影检查确诊,严重者需行喉成形术。喂养时应选择稠厚型配方奶,使用防胀气奶瓶。

预防新生儿呛奶窒息需注意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分散婴儿注意力。每次喂奶前检查奶温,奶液滴于手腕内侧应感觉温热不烫。发现婴儿出现嘴唇青紫、四肢无力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日常可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帮助增强口腔肌肉协调性。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有鹅口疮怎么办

婴儿鹅口疮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较低的婴儿。 1、局部护理:使用温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婴儿口腔,每日2-3次,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加重症状。 2、药物治疗:可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日3-4次,每次1-2滴。克霉唑口腔贴片每日1次,贴于患处。氟康唑口服悬液按体重计算剂量,每日1次。 3、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干燥。 4、奶瓶消毒:使用奶瓶喂养的婴儿,需定期对奶瓶、奶嘴进行高温消毒,避免细菌滋生。每日至少消毒1次,使用沸水煮沸5分钟。 5、增强免疫力: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增强婴儿免疫力。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 婴儿鹅口疮的护理需从日常清洁、药物治疗、喂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保持口腔卫生、合理用药、增强免疫力是关键。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个人卫生,奶瓶喂养的家庭需定期消毒器具。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抵抗力。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