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重度宫颈糜烂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改善症状。仅当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或癌变倾向时,才需考虑手术干预。
宫颈糜烂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生理现象,与雌激素水平相关。药物治疗常用保妇康栓、消糜栓等中成药局部应用,配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抑制病毒复制。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或微波治疗,通过促进柱状上皮鳞状化生修复糜烂面。日常需避免频繁阴道冲洗,减少性生活刺激,定期进行宫颈TCT和HPV筛查。
当宫颈活检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可能需行宫颈锥切术或LEEP刀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术后需禁盆浴和性生活2个月,观察阴道排液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宫颈恢复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牡蛎,有助于黏膜修复。
月经量少两三天就没了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可能与个体差异、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少数情况下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损伤等疾病相关。
月经周期和经量因人而异,正常月经持续2-8天,经量20-80毫升均属正常范围。若既往月经规律且无其他不适,经期2-3天且经量偏少可能属于生理性改变。青春期初潮后或围绝经期女性常出现经量减少,这与卵巢功能波动有关。健康女性在过度节食、压力过大时也可能出现暂时性经量减少,调整生活方式后多可恢复。
若伴随月经周期紊乱、不孕、痤疮增多等症状,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排卵障碍可能导致经量过少,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多次宫腔操作可能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引发宫腔粘连,表现为经量锐减甚至闭经。甲状腺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也会影响月经量,需通过激素检测确诊。
建议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具体情况,包括经期天数、经量变化及伴随症状。日常避免过度节食,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若经量突然减少超过半年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妇科或内分泌科,通过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明确原因。未经医生诊断前不建议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