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宝宝发烧发抖有危险吗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宝宝发烧发抖有危险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楠
张楠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宝宝发烧发抖可能存在一定危险,需要家长及时判断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体温过高、寒冷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建议快速测量体温并监测宝宝的整体状态,如有异常立即就医。
1、感染性疾病引起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宝宝发烧发抖的常见原因,比如感冒、流感、扁桃体炎或肺炎。当身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体温调节中枢会被激活导致发烧,发抖是因体温上升引发的寒战。家长可以首先测量体温,低度发烧体温在37.5–38.5℃可以物理降温为主,如使用温水毛巾擦拭身体,确保房间通风不受热;如果发烧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儿童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同时观察宝宝有无其他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或嗜睡,必要时立即前往医院检查。
2、体温过高引起的高热惊厥
部分宝宝对于高体温较敏感,体温快速升高可能引发高热惊厥,此时宝宝不仅发烧发抖,且可能伴随短暂的抽搐。虽然高热惊厥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一定要保持冷静并采取急救措施,可将宝宝放平侧卧,避免呕吐物误吸,及时降温并尽快送医处理。同时,家长在日常护理中也可通过规律测量体温,警惕温度变化,及时控制高热。
3、其他潜在疾病或外部原因
宝宝发烧发抖也可能由于寒冷环境导致的低体温反应,或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如脑炎、败血症等。这些疾病通常会伴随明显异常表现,比如皮肤青紫、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家长一旦发现宝宝符合上述情况,务必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并详细告知医生宝宝的病史及症状演变,以便快速确诊并治疗。避免让宝宝直接处于冷风吹袭的环境中也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措施。
家长需要高度警惕宝宝发烧发抖现象,了解可能的病因并采取对应处理方式。如果病情加重或出现异常表现,应迅速就医,以确保宝宝能够得到妥善治疗和护理。每位家长都应学习基础护理常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宝宝健康成长。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母乳性黄疸三大特征

母乳性黄疸的三大特征一般包括持续时间较长、体重增长正常、与母乳喂养相关。该类型黄疸多发生在足月健康新生儿中,大多数情况下对婴儿健康无严重影响,但仍需及时监测和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1、持续时间较长 母乳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宝宝出生后1-2周,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1-3个月,但随着婴儿逐渐长大,肝功能完善,黄疸会自然消退。因为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尚不成熟,加上母乳中某些物质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持续存在。如果宝宝状态良好,例如吃睡正常、活力足,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需定期监测黄疸指数,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喂养1-2天来观察症状是否改善。 2、体重增长和健康状况正常 尽管母乳性黄疸出现时皮肤和眼白可能发黄,但大部分黄疸宝宝的体重增长和日常表现没有异常,这也是鉴别母乳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重要线索。如果婴儿体重增加缓慢、呕吐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溶血或其他病理原因引发的黄疸。 3、与母乳喂养相关 母乳性黄疸仅发生在坚持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延缓肝酶的成熟及胆红素排泄,进而引起黄疸。部分家长担心母乳喂养会对宝宝健康不利,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停止母乳喂养。通过增加喂奶频率、保证宝宝每日摄入足够水分量,能够帮助其更快代谢胆红素。如果怀疑是因为母乳成分引起,可短暂停母乳改为配方奶2-3天,观察黄疸改善情况,随后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大多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随时留意宝宝症状变化,并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若伴随发热、嗜睡、拒奶等异常表现,应第一时间咨询儿科确保宝宝健康不受影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