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母乳喂养调整、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茵栀黄口服液是辅助退黄的中成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重黄疸需结合蓝光治疗。
1、光照疗法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黄疸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光异构化作用促进胆红素排泄。病理性黄疸每日需照射8-12小时,治疗期间需监测胆红素水平。
2、药物治疗茵栀黄口服液含栀子、黄芩等成分,可能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严重病例需使用白蛋白注射液或苯巴比妥片,需警惕茵栀黄可能引发的腹泻等不良反应。
3、喂养调整母乳性黄疸可暂停母乳3天改配方奶喂养,同时增加喂养频次至每日8-12次。适当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
4、病因治疗溶血性黄疸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胆道闭锁需行葛西手术。感染因素引起的黄疸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家长需每日观察黄疸变化情况,保证充足喂养量,避免阳光直射退黄。若黄疸持续2周未退或手足心发黄,应立即就诊新生儿科。
新生儿肛门附近发红可能由尿布皮炎、摩擦刺激、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更换尿布、保持干燥、局部用药等方式缓解。
1、尿布皮炎尿液和粪便刺激皮肤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家长需每2小时检查尿布,排便后立即用温水清洗并拍干,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凡士林或鞣酸软膏形成保护层。
2、摩擦刺激尿布材质粗糙或穿戴过紧造成机械性损伤。建议家长选择超柔软透气尿布,穿戴时留一指空隙,清洗时用棉柔巾蘸洗而非擦拭,破损处可薄涂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3、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侵入皮肤可能引发脓疱疮,伴随黄色渗液。需就医进行细菌培养,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物,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
4、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呈现卫星状红疹伴白色鳞屑。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确诊后使用制霉菌素软膏、酮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治疗乳头真菌感染。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是护理关键,每次换尿布可让宝宝俯卧晾臀5分钟,出现糜烂渗液或发热需立即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