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出生9天的宝宝黄疸 眼睛都是黄的 严重吗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出生9天的宝宝黄疸 眼睛都是黄的 严重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出生9天的宝宝黄疸且眼睛发黄可能是生理性黄疸,也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结合胆红素水平评估严重程度。新生儿黄疸主要有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表现为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胆红素水平较低。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无须特殊治疗。若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胆红素上升过快,需警惕病理性黄疸。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有关,表现为黄疸持续2-3周甚至更久,但宝宝一般状态良好。可尝试暂停母乳喂养48小时观察黄疸变化,胆红素下降后恢复母乳。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退黄。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多由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进展迅速,可伴贫血和肝脾肿大。需立即就医进行光疗,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可检测母子血型及抗体效价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计数。

4、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导致黄疸加重,常伴有发热、吃奶差、精神萎靡等症状。需进行血培养、尿培养等检查,确诊后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配合光疗降低胆红素。

5、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大便呈陶土色,尿色深,肝脾肿大。需通过肝胆超声和胆道造影确诊,确诊后需在60天内行葛西手术,术后需长期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家长需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宝宝黄疸变化,记录黄疸范围及颜色深浅。保证每日8-12次有效哺乳促进排便,避免脱水加重黄疸。避免使用茵陈、栀子等中药自行退黄。若发现宝宝嗜睡、拒奶、肌张力改变等胆红素脑病征兆,或黄疸持续超过两周,需立即就医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和肝功能检查。保持室内适当光线但避免阳光直射,注意宝宝体温和体重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肠息肉是否一定要手术

小肠息肉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切除、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小肠息肉,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常见术式为小肠部分切除术或全小肠切除术,必要时需长期随访。 2、慢性炎症: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疾病可能诱发息肉,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500mg/次,每日3次、泼尼松片5mg/次,每日2次等。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息肉风险,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4、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息肉发生率增加,常见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关键。 5、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促进息肉形成,伴随便秘或腹泻。可通过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每日1-2粒或乳酸菌每日1-2粒调节肠道环境,必要时进行内镜切除。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护理上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