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远视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远视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远视通常由眼球前后径过短、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不足、遗传因素、年龄增长或眼部疾病等原因引起。主要有眼球结构异常、遗传性屈光不正、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眼部手术并发症、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

1、眼球结构异常

远视最常见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短,导致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时期眼球发育迟缓,可能伴随视物模糊、眼疲劳等症状。轻度远视可通过自身调节代偿,严重者需佩戴凸透镜矫正。部分患者会因长期调节过度引发调节性内斜视。

2、遗传性屈光不正

约60%远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与多基因遗传相关。父母双方均有远视时,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这类远视多在学龄前显现,表现为阅读时皱眉、揉眼等视疲劳体征。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屈光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可预防弱视发生。

3、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导致调节功能减退,称为老视。这类生理性远视通常从40岁开始显现,表现为阅读时需要将书本拿远。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远视,与血糖波动引起晶状体屈光指数改变有关。可通过佩戴渐进多焦点眼镜改善症状。

4、眼部手术并发症

某些眼科手术可能导致医源性远视,如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远视。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误差也会引起远视状态。这类情况需通过补充验光重新配镜,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调整。

5、先天性发育异常

包括小眼球畸形、扁平角膜等先天性疾病,这类患者往往合并高度远视。马凡综合征患者因晶状体脱位也可能表现为远视。先天性远视易导致弱视,需在3岁前开始光学矫正并配合遮盖治疗,必要时使用阿托品滴眼液进行压抑疗法。

建议远视患者每6-12个月复查验光,儿童应增加检查频率。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多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延缓近视化进程,高度远视者需警惕青光眼风险。出现头痛、眼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眼部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葡萄膜炎眼药水要滴多久

葡萄膜炎眼药水一般需要使用1-4周,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类型及治疗反应有关。

轻度葡萄膜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如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时,通常需持续滴用1-2周,伴随炎症控制后逐渐减量。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葡萄膜炎,联合抗生素类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疗程可能延长至3周。对于反复发作或慢性葡萄膜炎,需根据医嘱调整用药周期,部分患者可能持续使用4周以上。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眼压、视力及角膜状况,避免长期使用引发激素性青光眼或白内障。非甾体抗炎类眼药水如普拉洛芬滴眼液可能作为辅助治疗,疗程与主药同步。

葡萄膜炎患者应避免揉眼、强光刺激,佩戴墨镜减少紫外线伤害。饮食上增加深色蔬菜、鱼类等富含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眼部修复。若出现眼痛加重、视力骤降或药物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复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