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亿美元收购新基重回全球TOP10 BMS如今过的怎么样?

创下制药领域最大并购交易、临床前药物收购规模纪录……近年来,BMS动作不断。
自2009年启动“珍珠链计划”以应对专利悬崖带来的业绩下滑,并在此后十余年间通过不断的收购和联合开发,获得数十个在研品种并成为重磅炸弹级别的产品,BMS的扩张之路走的轰轰烈烈。
不论是Opdivo还是Revlimid,BMS的核心产品都和公司的并购动作有着巨大的联系。
彼时,BMS买下的抗体药物制造商Medarex,获得两条产品线Yervoy和Opdivo,这两种药物在后续为BMS带来了颇丰的获利,造就了BMS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先发优势。
如今,自新基收购而来的Revlimid 2020全年销售额达到了121.06亿美元,已迅速成长为BMS新的业绩支柱。
从BMS目前的业务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血液学以及免疫学三大领域。从产品表现来看,Revlimid(来那度胺)、Eliquis(阿哌沙班)、Opdivo(纳武利尤单抗)、Orencia(阿巴西普)、Pomalyst/Imnovid(泊马度胺)、Sprycel(达沙替尼 )和Yervoy(依匹木单抗)这7款产品在2021上半年合计收入已超过200亿美元,占到BMS今年上半年总营收的90%以上。
收购新基重回全球制药TOP10俱乐部的BMS,将如何坐稳这一位置?被K药逐渐拉开差距的O药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未来BMS新的业绩增长点又在哪里?
01 两大巨头的抱团取暖
在BMS收购新基前,两家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2018年,BMS的股价下跌了15.2%,而新基则下跌了近40%。据此前报道,合并将会带来25亿美元的成本节省,并大幅提升盈利。
除了想要通过巨大的体量获得经营上的规模优势,BMS也想借助新基的研发管线来获得业绩增长的新动力,以解决自身药品匮乏的难题。收购前,Eliquis和Opdivo两款大药已占到了BMS总销售额的约60%,为了布局好新的药物来应对它们在未来的专利断崖,当务之急是要扩大管线。
随着2019年,BMS完成了对新基的收购,全球两家最大的癌症药物公司合并让BMS在肿瘤免疫领域拥有了更显著的优势。并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制药领域的并购交易。
收购新基给BMS带来了什么?从并表后2020年财报的表现便能看出一二。
收购完成前,两家公司在2018年药品销售额的全球前20大药企排名中,BMS与新基分别位列第十一和第十七位。在BMS收购新基后,2020年制药50强排名中,BMS已跃居第5位。
作为全球免疫治疗的两大王牌药物,默沙东的K药与BMS的O药之间的竞争一直是看点。二者的巅峰对决自上市之时便开始了。
显然,适应证的获批是PD-1市场规模扩大的核心驱动力,也直接反应在药品销售数据中。
回顾K药和O药在适应症扩展方面的“纠葛”,曾经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疗法之争是一场天王山之战。
肺癌作为全球最大的癌种,全球每年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大约为150万。非小细胞肺癌则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全部肺癌人数的85%。早在2016年,K药和O药均已获批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二线疗法,谁能率先获批这一领域的一线疗法,必然将在竞争中占得绝对的先机。
O药在肺癌一线治疗中遭遇滑铁卢,K药开启了绝地反击。
在PD-1面世之初的几年,O药在销售额上连续三年对K药形成压制。到了2017年,K药销售额达38.09亿美元,增长24亿美元,而O药仅增长12亿美元,销售额为49.48亿美元,领先优势逐渐缩小。
肺癌领域的失利,也直接导致了PD-1全球市场销售格局的变化。
(数据来源:默沙东、BMS历年财报)
当然,作为免疫肿瘤领域的强者,BMS也在探索O药的联用。
O药与BMS的另一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Yervoy的联用,被广泛看好。
Yervoy(伊匹木单抗)近年来持续发力,2021上半年营收接近10亿美元,同比增长26%。今年6月,欧盟委员会 (EC) 已批准Opdivo加Yervoy用于治疗既往基于氟嘧啶的联合化疗后存在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不稳定性高 (dMMR/MSI-H) 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的成年患者。
早在O药之前,2011年4月,BMS就在美国上市了全球首个免疫肿瘤药物伊匹木单抗(Yervoy)。到2018年,BMS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品种中就包含伊匹木单抗。
与O药不同,伊匹木单抗属于CTLA-4抑制剂。PD-1单抗与CTLA-4单抗虽然同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分别作用于抗肿瘤免疫的不同阶段。从理论上来看,伊匹木单抗将T细胞活化,O药则是利用活化的T细胞去杀伤肿瘤,两者通过联合相辅相成,可实现“1+1>2”的协同作用,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力”。
O药与伊匹木单抗的联合用药是全球首个免疫组合,已在黑色素瘤、肾癌、肺癌等多个领域有所斩获,并被证实可大幅提高客观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实现长期生存获益的目标。
03 买与卖,不断聚焦核心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专利悬崖,2009年,BMS开始了一项并购以“珍珠链计划”为核心的并购之路,意图通过结盟、合作和购买的方式获得有价值的生物科学技术。在此后十余年间,BMS通过不断的收购和联合开发,获得数十个在研品种,开启多元化之路。
在扩张的同时,BMS也在不断剥离非核心业务。
2009年,BMS以72亿美元剥离奶粉公司美赞臣;2014年2月,BMS剥离其糖尿病业务,将全球糖尿病联盟全部股份转给阿斯利康;2016年2月,BMS完成与默克就糖尿病药物格华止的交接;2016年12月,BMS宣布解散OTC业务及其团队......剥离非核心业务寻求转型的BMS不断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研发的重点放在了肿瘤、免疫、抗纤维化、心血管等疾病领域。
在完成740亿美元收购新基之后,BMS依然没有停下收购的脚步。并创下了临床前药物收购规模的纪录。
BMS以约1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MyoKardia,以加强其心脏病治疗产品组合,减少其对癌症药物的依赖性。通过这笔交易,BMS获得具有“重磅炸弹”药物潜力的实验性心脏病疗法Mavacamten。
此项交易也是BMS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后的又一项大手笔收购,并创下了临床前药物收购规模的纪录。根据华尔街券商Wedbush分析师David Nierengarten的估计,Mavacamten这种治疗阻塞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药物,到2026年前至少每年产生26亿美元的收入。
随着BMS公布对MyoKardia的收购,将进一步补充和拓展BMS的心血管药物的产品管线与布局。对此,BMS的CEO Giovanni Caforio表示,通过获得Mavacamten,将进一步加强BMS心血管药物的专营权。
放眼全球,大型制药公司在通过剥离瘦身的方式让自身的研发更专注,而体量稍小的制药公司则在努力通过并购让自身变得更多元化。无疑,BMS属于后者,大手笔的收购让BMS的产品管线与业务布局发生重大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全球制药企业的排名。
如今,BMS的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稳居全球制药TOP10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