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肝癌晚期,劝家属放弃治疗,家属坚持治疗1周后病人去世

那天在诊室,医生看着检查报告沉默了几秒,然后说出那句家属最怕听到的话:“肝癌晚期,可能只剩几个月了。”家属瞬间红了眼眶,脱口而出:“不管花多少钱,我们都要治!”
一周后,病人走了。
一、为什么医生有时会建议“放弃治疗”?
1、医学角度的考量
晚期癌症患者往往伴随多器官衰竭,过度治疗可能加速身体崩溃。化疗、放疗在终末期反而会加重痛苦,最后的日子都在ICU插满管子度过。
2、生存质量比生存时长更重要
疼痛、呕吐、呼吸困难......当治愈无望时,医疗目标应该转向缓解症状。有研究显示,接受舒缓治疗的晚期患者,生存期有时反而比积极治疗组更长。
3、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这不是冷血,而是现实困境。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更可能受益的患者身上,是每个医生都要面对的职业伦理。
二、家属坚持治疗背后的心理
1、愧疚感作祟
“如果不尽力治疗,我会后悔一辈子”——这种补偿心理往往掩盖了理性判断。
2、对死亡的无知与恐惧
很多人没见过亲人离世的过程,影视剧里“抢.救成功”的桥段塑造了错误认知。实际上,心脏按压可能导致肋骨断裂,电击会让身体弹跳。
3、社会压力绑架
“别人家都倾家荡产治病,我们不治就是不孝”——这种比较让很多家庭陷入囚徒困境。
三、如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1、提前了解疾病终末期的真相
通过正规渠道学习临终阶段的身体变化,比如临终前会出现“回光返照”,这不是好转迹象。
2、与医生深入沟通治疗预期
问清三个关键问题:治疗能让病人多活多久?这段时间的生活质量如何?治疗副作用是什么?
3、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
如果条件允许,尽早进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谈话。录音、签署文件都是法律认可的方式。
四、比治疗更重要的临终关怀
1、疼痛管理
现代医学完全能做到“无痛离世”,吗啡等药物合理使用不会加速死亡。
2、完成心愿
帮病人录视频、写遗嘱、见想见的人,这些比输液更有意义。
3、好好告别
允许家人在床前说“我爱你”“谢谢你”“没关系”,这些话语能化解很多遗憾。
当生命不可逆转地走向终点,也许最大的慈悲不是拼命挽留,而是温柔相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不是放弃爱,而是换了一种爱的方式——不再与死神争夺时间,而是为所爱之人争取最后的尊严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