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一生中有多大概率得癌?医生直言:这几类人风险最大,你怎么看?

医语暖心 发布时间:2025-07-21 05:24 1785次浏览
关键词:

癌症这个话题总是让人心头一紧,但与其被各种传言吓到失眠,不如用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它。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数千个异常细胞,但强大的免疫系统就像24小时巡逻的保安,会把它们及时清除。只有当这个防御系统出现漏洞时,癌症才可能趁虚而入。

一、癌症发病率到底有多高?

1、整体发病情况

根据最新统计,人一生中患癌的概率大约在30%左右。不过这个数字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40岁后风险明显上升,80岁时累积风险最高。

2、性别差异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这与激素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但某些癌症如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3、地域特点

不同地区的癌症谱存在差异,比如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而肺癌在城市地区更为普遍。

二、这5类人确实要格外当心

1、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约5-10%的癌症与遗传基因突变直接相关。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多人患同种癌症,建议进行专业基因检测。

2、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者

每天吸烟1包的人,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0倍。酗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习惯都会显著增加风险。

3、特定职业暴露人群

长期接触石棉、苯系物、电离辐射等致癌物的工作者,需要做好职业防护并定期体检。

4、慢性病患者

肝炎患者肝癌风险高,胃溃疡患者胃癌风险增加,慢性炎症往往是癌症的温床。

5、免疫力低下人群

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的数倍。

三、防癌体检到底该怎么选?

1、基础项目不可少

40岁以上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胃肠镜、超声检查等基础筛查。

2、高危人群要加码

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可能需要增加肿瘤标志物检测、乳腺钼靶、PET-CT等专项检查。

3、检查频率要科学

不同癌症的筛查间隔不同,比如肠镜一般3-5年一次,而肺癌筛查建议每年一次。

4、基因检测的适用性

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需要更密切的乳腺癌监测,但这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做基因检测。

四、降低患癌风险的7个生活细节

1、戒烟限酒

即使每天只吸5支烟,肺癌风险也会增加。酒精摄入最好控制在男性每天25克、女性15克以内。

2、控制体重

BMI每增加5,子宫内膜癌风险就上升50%,保持正常体重至关重要。

3、均衡饮食

每天摄入500克以上蔬菜水果,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选择全谷物而非精制谷物。

4、坚持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以使结肠癌风险降低30%,乳腺癌风险降低20%。

5、防晒护肤

紫外线是皮肤癌的主要诱因,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晒措施。

6、接种疫苗

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等多种癌症,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肝癌。

7、管理压力

长期高压状态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很重要。

癌症确实可怕,但并非不可预防。与其被发病率数字吓倒,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那些可控的风险因素。记住,癌症预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积累健康资本。当你开始重视这些细节时,就已经在降低自己的患癌风险了。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