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型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肥胖、胰岛素抵抗、胰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家族病史可能增加患病概率,建议定期筛查血糖。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药物可选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
2、肥胖:脂肪堆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需控制体重。可通过低热量饮食和运动改善,必要时使用奥利司他等减重药物。
3、胰岛素抵抗:可能与缺乏运动、高脂饮食有关,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治疗包括有氧运动、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等。
4、胰腺功能减退:长期高血糖损伤胰岛β细胞,伴随多饮多尿症状。需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泌剂如瑞格列奈控制血糖。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限制精制糖摄入,定期监测血糖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是一种可治疗的急性并发症,通过及时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病因管理可完全恢复,但需警惕复发风险。
1、补液治疗快速补充生理盐水纠正脱水,恢复有效循环血量,通常需在24小时内完成液体复苏。
2、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输注短效胰岛素抑制酮体生成,血糖降至目标值后转为皮下注射,常用药物包括重组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
3、电解质调整监测并补充钾、钠等电解质,尤其注意低钾血症的预防,必要时给予碳酸氢钠纠正严重酸中毒。
4、病因控制积极处理感染、停用诱发药物等诱因,长期需优化降糖方案,常用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药物控制血糖。
患者出院后应定期监测血糖酮体,避免饥饿或过量运动,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型糖尿病晚上睡觉出汗可能与血糖波动、自主神经病变、低血糖、感染等因素有关,需结合血糖监测和医生评估明确原因。
1、血糖波动:夜间高血糖或血糖骤降可能导致出汗,建议睡前监测血糖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胰岛素控制血糖。
2、自主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伤自主神经可导致汗腺调节异常,表现为多汗或无汗,需营养神经治疗如甲钴胺,同时严格控糖。
3、低血糖反应:降糖药物过量或晚餐进食过少易引发夜间低血糖,伴随心慌、冷汗,需立即进食糖块,调整用药方案如减少磺脲类药物。
4、合并感染: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结核或泌尿系感染,可能出现盗汗伴发热,需完善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抗感染治疗如异烟肼或左氧氟沙星。
建议保持卧室通风,选择吸汗睡衣,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若出汗伴随明显不适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男性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乏无力、视力模糊等。糖尿病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代谢异常逐渐进展至严重并发症。
1、多饮多尿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加和口渴加剧。患者可能出现夜间多次起床排尿的情况。
2、体重下降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身体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短期内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是典型表现。
3、疲乏无力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导致持续性疲劳感。患者常感觉精力不足,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
4、视力模糊高血糖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屈光不正。长期未控制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建议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检测血糖,保持规律运动和低糖饮食,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控制糖尿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1型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按病情发展从急性到慢性排列。
1、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与胰岛素严重不足有关,表现为呼吸深快、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治疗需紧急补液并静脉注射胰岛素,常用药物包括胰岛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
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与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有关,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糖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3、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眼底微血管受损引起的并发症,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表现为视力下降、飞蚊症、眼底出血等症状。治疗需激光光凝或玻璃体切割手术,常用药物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糖皮质激素。
4、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与山梨醇代谢通路异常有关,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糖和营养神经,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硫辛酸、加巴喷丁。
1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保持规律运动,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糖尿病患者需避免高升糖指数主食,主要有白米饭、白面包、糯米制品、精制面食等。合理选择主食有助于血糖控制。
1、白米饭:精制白米升糖指数高,易导致餐后血糖快速上升。建议用糙米或杂粮饭替代,搭配足量蔬菜延缓糖分吸收。
2、白面包:精制小麦粉制作的面包含大量快速碳水化合物。全麦面包或添加膳食纤维的品种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3、糯米制品:糯米类食物如粽子、年糕等黏性大、消化慢,易造成持续高血糖。可选用燕麦、荞麦等低升糖指数粗粮替代。
4、精制面食:普通面条、馒头等精制面粉制品缺乏膳食纤维。建议选择莜麦面、绿豆面等粗粮面食,控制单次食用量。
糖尿病患者主食选择应注重低升糖指数与高膳食纤维特性,每餐搭配优质蛋白与蔬菜,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并咨询营养师调整饮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