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佝偻病

博禾精选结果

佝偻病是遗传的吗

考虑不是遗传的,佝偻病的主要患病因素是由于儿童后天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者是在围产期母体维生素D摄入不足引发的。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病后应该及时的接受治疗,可以给儿童服用补钙的药物搭配维生素D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多做一些物理方式的改善,带儿童多参加有氧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能够促进钙质在体内快速吸收。

中医佝偻病中医可以治疗吗

王强
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佝偻病可以通过中医辅助治疗,但需结合西医干预纠正骨骼病变。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养}、{运动康复}等方式改善症状,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核心治疗仍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1、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佝偻病多属脾肾两虚,常用补肾壮骨类中药如龙骨、牡蛎、龟板等配伍成方。六味地黄丸可改善肾精不足,但需注意中药不能替代维生素D补充。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或腹泻等胃肠反应,家长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2、针灸疗法

选取足三里、肾俞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和钙质吸收。对于3岁以上配合度较高的患儿,可每周进行2-3次治疗。需注意避免皮肤感染风险,家长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

3、推拿按摩

通过捏脊疗法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骨骼畸形。每日可沿脊柱两侧膀胱经进行轻柔捏拿,配合四肢关节屈伸运动。但严重骨骼变形者需避免暴力手法,家长应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学习正确操作。

4、饮食调养

中医强调食疗辅助,建议多摄入黑芝麻、虾皮、紫菜等含钙食物,搭配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哺乳期母亲需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饮食,婴幼儿应及时添加蛋黄、肝泥等辅食。需注意食补不能达到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要求。

5、运动康复

在骨骼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日光浴和负重运动,如婴儿爬行训练、幼儿靠墙站立等。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需避开强光时段,每次不超过15分钟。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运动后反应,避免疲劳性骨折。

佝偻病患儿需保证每日400-800IU维生素D补充,定期监测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中医治疗期间应持续进行西医随访,严重骨骼病变需配合矫形支具。日常注意每天保证1-2小时户外活动,6个月内婴儿避免直接暴晒,冬季可适当延长日光照射时间至30分钟。哺乳期母亲每日应补充600IU维生素D并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

中医佝偻病可以用中医来治疗吗

王强
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佝偻病可以用中医辅助治疗,但需结合西医干预。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骨骼发育异常,中医可通过调理脾胃、补肾壮骨等方式改善症状,但纠正维生素D缺乏仍需依赖西医补充治疗。

中医治疗佝偻病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为主要原则。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可滋补肾阴,促进钙质吸收;黄芪建中汤能健脾和胃,改善营养吸收功能。针灸选取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有助于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推拿按摩脊柱和四肢可刺激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肌肉松弛症状。中药外敷如骨碎补膏局部应用,对骨骼畸形有一定改善作用。

西医治疗仍是佝偻病的核心方案,需通过补充维生素D3制剂和钙剂纠正代谢异常。中医治疗更适合作为辅助手段,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并发症方面发挥作用。对于严重骨骼畸形,仍需考虑西医骨科矫正手术。中医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避免过度依赖中药延误维生素D补充时机。

日常需保证充足日照,每日裸露四肢晒太阳15-30分钟。饮食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强化食品。哺乳期母亲和婴幼儿应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早产儿需加倍剂量。中医调理期间避免大量食用妨碍钙吸收的菠菜、竹笋等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骨骼X线检查,综合评估中西医治疗效果。

感染科轻微佝偻病对孩子将来有影响么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轻微佝偻病通常不会对孩子将来造成显著影响,但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进展。佝偻病主要是由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骨骼发育障碍,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轻微佝偻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囟门闭合延迟、方颅、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但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发育一般不受影响。通过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维生素D3滴剂)、增加日光照射、调整饮食结构(如摄入牛奶、蛋黄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多数患儿在1-2年内骨骼畸形可逐渐矫正。日常需注意定期监测血钙、血碱性磷酸酶等指标,避免长期缺乏导致骨骼承重部位变形。

若未及时干预,轻微佝偻病可能发展为中度或重度,出现O型腿、X型腿、脊柱侧弯等不可逆畸形,甚至影响身高发育和运动能力。合并严重低钙血症时还可能引发手足搐搦或癫痫发作。对于存在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影响维生素D吸收的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并配合钙剂(如碳酸钙D3颗粒)治疗。

建议家长每日带孩子进行30分钟户外活动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哺乳期母亲也需保证充足营养。若发现孩子有多汗、夜惊、出牙延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可评估骨骼修复情况,必要时通过支具矫正轻度畸形。

内分泌科小儿佝偻病主要是缺乏

张文同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佝偻病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进而引起骨骼发育异常的疾病,常见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幼儿。

1、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是小儿佝偻病的核心病因。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骨骼矿化。婴幼儿户外活动不足、日照时间短、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或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而未及时补充,均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患儿可能出现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治疗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或维生素D3注射液,同时增加阳光照射。

2、钙摄入不足

钙是骨骼矿化的关键物质。母乳或配方奶喂养不当、辅食添加不及时、挑食偏食等均可导致钙摄入不足。患儿可能伴随夜间哭闹、多汗、出牙延迟等症状。建议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补钙,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颗粒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3、磷代谢异常

磷与钙共同构成骨骼矿物质。维生素D缺乏可继发肠道磷吸收减少,或肾小管重吸收磷障碍,导致低磷血症性佝偻病。这类患儿常表现为明显的骨骼畸形和肌无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盐合剂,并监测血磷水平。

4、遗传因素影响

少数患儿可能存在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等遗传性疾病,因肾脏1α-羟化酶缺陷或维生素D受体异常,导致维生素D代谢障碍。此类患儿需终身大剂量补充骨化三醇胶丸或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

5、慢性疾病继发

肝胆疾病、慢性腹泻、肾病综合征等可影响维生素D吸收或活化,导致继发性佝偻病。患儿除骨骼症状外,还伴有原发病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如维D2磷酸氢钙片。

预防小儿佝偻病需保证婴幼儿每日维生素D摄入400-800IU,提倡母乳喂养并适时添加含钙辅食。出生后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避免盲目补钙,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补充方案。注意保持膳食均衡,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蛋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