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盆

博禾精选结果

产后有必要花钱做骨盆修复吗

产后是否需要做骨盆修复因人而异,顺产可能导致阴道损伤和盆骨松弛,需进行骨盆修复改善盆底肌松弛;剖宫产则无需。修复有助于恢复身体状态,但具体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血管外科骨盆静脉石的症状

倪新海
倪新海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骨盆静脉石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隐痛、排尿不适或性交疼痛。骨盆静脉石是静脉内钙化形成的硬结,可能与静脉淤血、慢性炎症或血管畸形有关。

1. 下腹隐痛

骨盆静脉石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慢性下腹钝痛,疼痛程度较轻但可能持续存在。这种疼痛在久坐或长时间站立后可能加重,改变体位或休息后可能缓解。若疼痛伴随腰骶部酸胀感,需与盆腔炎或泌尿系统结石鉴别。超声检查可明确静脉石位置与大小,通常无须特殊处理,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

2. 排尿不适

位于膀胱周围的静脉石可能刺激泌尿系统,引起尿频、尿急等排尿异常。症状与膀胱炎类似但尿常规检查通常无感染迹象。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若症状持续需通过CT尿路造影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功能。

3. 性交疼痛

阴道后穹窿区域的静脉石可能在性交时产生深部撞击痛,这种疼痛具有定位明确的特点。建议调整性交体位避免直接压迫,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减少摩擦。若疼痛影响生活质量,需经阴道超声评估静脉石与生殖器官的位置关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洛索洛芬钠片。

4. 下肢静脉曲张

盆腔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导致下肢浅静脉代偿性扩张,表现为腿部的蜘蛛状血管或迂曲静脉团。每日抬高下肢20分钟可促进血液回流,穿戴医用弹力袜预防症状进展。若合并皮肤色素沉着或溃疡,需排查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严重者可考虑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5. 无症状体征

多数骨盆静脉石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体积较小的钙化灶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定期复查超声观察静脉石变化即可,无须药物治疗。但需注意若钙化灶短期内增大或形态不规则,应进一步检查排除血管瘤伴钙化等特殊情况。

骨盆静脉石患者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饮食上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的摄入,预防钙盐沉积加重。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盆腔超声检查监测静脉石变化,若出现持续疼痛、血尿或异常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器质性疾病。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静脉回流,但需避免骑自行车等可能压迫会阴部的活动。

骨科骨盆脱位是怎么造成的

李宏
李宏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骨盆脱位可能由外伤性损伤、先天发育异常、骨质疏松、肌肉韧带松弛、分娩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采用手法复位、手术固定等方式治疗。骨盆脱位通常伴随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下肢不等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1、外伤性损伤

高能量撞击如车祸、高处坠落等直接暴力是骨盆脱位的常见原因。外力作用于骨盆环可导致耻骨联合或骶髂关节分离,常合并骨盆骨折。患者会出现会阴部淤血、无法站立等症状。需通过CT三维重建明确损伤程度,严重者需行骨盆外固定架或内固定手术,常用器械包括重建钢板、骶髂关节螺钉等。

2、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或脊柱裂等疾病可造成骨盆结构薄弱,轻微外力即可引发关节脱位。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步态异常、双下肢长度差异。早期可通过骨盆矫正支具干预,严重畸形需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改善关节稳定性。

3、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易因骨量减少导致骨盆承重能力下降,可能发生自发性耻骨联合分离。典型症状为翻身时髋部剧痛,X线显示关节间隙增宽。治疗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配合骨盆束缚带固定。

4、肌肉韧带松弛

妊娠期松弛素分泌增加会使骶髂关节韧带松弛,部分孕妇可能出现骨盆前倾性半脱位,表现为翻身困难、行走时耻骨区疼痛。产后多数可自行恢复,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配合骨盆稳定训练如桥式运动。

5、分娩损伤

难产时胎头压迫或产钳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耻骨联合过度分离,产后即刻出现剧烈会阴疼痛伴行走障碍。超声检查可见联合间隙超过10毫米,轻度者通过卧床休息及骨盆带固定可恢复,严重分离需手术植入耻骨联合钢板。

骨盆脱位患者康复期应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睡眠时在两膝间放置枕头保持骨盆中立位。饮食需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西蓝花等,促进骨骼修复。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逐步进行低强度核心肌群训练,恢复期间出现异常疼痛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