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荨麻疹可能与疫苗成分过敏、免疫系统反应、皮肤敏感或潜在过敏体质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风团伴瘙痒。轻微症状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缓解,严重过敏需及时就医。
疫苗中的氢氧化铝佐剂或酵母蛋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接种部位或全身性荨麻疹,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
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中可能诱发暂时性免疫应答过度。伴随轻度发热或皮肤瘙痒,建议冷敷缓解症状,必要时口服苯海拉明片。
接种者原有湿疹或皮肤敏感可能加重疫苗反应。出现局限性风团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刺激皮肤。
既往对疫苗、鸡蛋或乳胶过敏者更易发生荨麻疹。可能与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有关,需备好肾上腺素笔,严重时立即急诊处理。
接种后观察30分钟,出现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需紧急就医。日常避免辛辣饮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流产后可以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时机主要与流产方式、术后恢复情况、肝功能状态以及疫苗接种史有关。
药物流产后若无明显并发症,可在阴道出血停止后接种;手术流产后需观察1-2周,确认无感染征象再接种。
需确保体温正常、无持续腹痛或异常阴道分泌物,血红蛋白恢复至80g/L以上方可接种。
术前肝功能异常者需复查转氨酶水平,ALT低于正常值2倍且无黄疸症状时适合接种。
既往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者应重新按0-1-6月程序接种;已接种者需检测抗体滴度决定是否加强。
接种后建议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HCG至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