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糜烂性胃炎持续一年未愈可能与治疗不规范、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根除或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建议通过胃镜复查、病原体检测明确病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糜烂性胃炎迁延不愈常见于未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情况。部分患者自行减药或中断治疗,导致胃酸持续损伤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该细菌分泌的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屏障。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或精神紧张也会延缓愈合。胃镜检查可评估黏膜修复程度,必要时需取活检排除癌变风险。
少数患者可能存在特殊病因,如自身免疫性胃炎、胆汁反流或克罗恩病累及胃部。这些疾病需要针对性治疗,普通胃炎方案效果有限。长期不愈的糜烂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癌发生概率。血液检测可筛查自身抗体,24小时胃酸监测能鉴别胆汁反流。
日常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服用医生开具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建议每3个月复查胃镜,治疗期间严格戒酒。若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可配合心理疏导改善症状。
山东省立医院
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有一定效果,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拔罐、饮食调节等方式改善症状。糜烂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反酸等症状。
中药治疗糜烂性胃炎以健脾和胃、清热化湿为主,常用方剂包括香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等。香砂六君子汤含党参、白术、茯苓等成分,有助于修复胃黏膜;半夏泻心汤可缓解胃脘胀满、恶心呕吐。患者需经中医辨证后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配伍。
针灸通过刺激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疼痛和炎症。每周治疗2-3次,连续4周可改善胃黏膜血流。实证患者配合刺络放血可增强疗效,虚证患者宜用温针灸。治疗期间需避免空腹针灸,防止晕针。
艾灸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糜烂性胃炎,选取中脘、神阙等穴位进行隔姜灸或温和灸。艾叶挥发油成分能促进胃黏膜修复,每次灸15-20分钟至皮肤潮红。阴虚火旺者慎用,施灸后注意保暖,避免立即进食生冷食物。
在背部膀胱经走罐可疏通脾胃经络,配合肝俞、胃俞留罐5-10分钟,有助于消除胃部淤血。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拔罐后出现水疱需消毒处理。建议每周1-2次,与针灸交替进行效果更佳。
中医强调糜烂性胃炎患者需遵循定时定量、温热软烂的饮食原则。推荐山药粥、南瓜小米粥等健脾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及腌制食品。进食时细嚼慢咽,餐后半小时内避免平卧。可适量饮用蒲公英茶或陈皮水辅助消胀。
中医治疗糜烂性胃炎需坚持3个月以上疗程,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配合情绪调节和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急症应立即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日常可用党参、黄芪代茶饮增强脾胃功能,但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