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能自愈吗
发布时间:2019-12-3057460次播放
视频内容:
心脏瓣膜病不能自愈。
心脏瓣膜病存在心脏解剖的异常,瓣膜会出现狭窄或者关闭不全,可能会累及瓣叶、瓣环、间锁和乳突肌,所以心脏瓣膜病很少能自愈,不可能发生自愈的转归。
当患者发现自己的瓣膜有明显的异常表现时,不管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都要及时进行体检,比如做心脏彩超,最后明确证明患者的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的程度,尽早进行治疗。治疗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果重症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手术,才能保证畸形的完整矫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心脏瓣膜病什么原因引起的
造成心脏瓣膜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疾病因素所致也有缺血性坏死而导致的。患者在出现这一种疾病以后,需要稳定心神,保持自己的心情处于稳定的状态,才能够更好地避免情绪过激,造成心跳加速的状况。另外,患者为了更好地治疗疾病,需要遵循医嘱服用药物。
心脏瓣膜病有什么表现
心脏瓣膜病怎么诊断
心脏瓣膜病怎么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是什么
心脏瓣膜病按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不一样反应的心脏症状也不一样。急性起病患者突发呼吸困难,慢性进程患者,早期有活动能力、活动耐力下降,运动后胸闷、气短;晚期有慢性心衰情况发生;二尖瓣狭窄类患者,严重者有咳血、绞痛、晕厥甚至猝死等情况发生。急性起病患者突然出现突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淤血、咳粉红色泡沫痰类急症表现;慢性进程时,患者症状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心脏是呈代偿过程,早期主要表现在患者活动能力、活动耐力下降,感觉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类表现;随着瓣膜进程进展,会逐渐出现心功能恶化表现,进而出现晚期慢性心衰,包括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表现。二尖瓣狭窄类患者,不仅会出现常规心脏方面表现,如活动之后胸闷、气短,也可能出现咳血样表现。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常见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
心脏瓣膜病是如何引起的
02:17
心脏瓣膜病如何诊断
医生主要通过查体以及询问病史,发现患者的心脏心界的扩大,心前区听诊有明确的杂音,可基本考虑患者有瓣膜病的可能性。现在明确诊断的手段已发展得非常好,瓣膜病主要的诊断检查是做心脏超声。超声能够非常精准的诊断患者的瓣膜病,通过超声来看,由于瓣膜病对心脏结构本身的影响,做出精确的诊断,给医生提供进一步明确的治疗依据。
02:21
如何诊断心脏瓣膜病
如果在体检的过程中听到心脏杂音,这样会提示可能有心脏瓣膜病,此时应该进行体表的心脏彩超检查,结合杂音明确诊断心脏瓣膜病。有一些患者可能呈现急性症状的表现,突发的急性心衰,还有大多数患者是慢性的心脏结构异常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逐渐引起心脏的功能恶化,此时患者早期活动能力、耐力的下降会起到提示作用。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医生会听诊杂音,最终通过心脏超声来综合评定,做出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诊断。
02:47
心脏瓣膜病怎么治疗
心脏瓣膜病应该根据整个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案。一、很多原因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瓣膜会出现一些退行性的变化,这种退行性的改变最初在超声上可能会表现为瓣膜的钙化,早期轻度的反流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这时候不必过度的担心,只要注意休息即可;二、当经过医生的严格诊断,发现整个瓣膜病发展到中度,要引起重视,定期每个月或者半年一次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整个疾病进展的程度来决定手术的最佳时期;三、心脏瓣膜病的重症阶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02:44
如何预防心脏瓣膜病
预防心脏瓣膜病主要是对发病因素进行预防。心脏瓣膜病可预防的因素最常见的就是风湿热,它是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早期要加强营养、增强锻炼来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力,避免细菌病毒的感染;另外是不太能改变的先天性的因素,如果及时发现,要做好定期复查,当病变进展比较快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手术治疗;还有一类因缺血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心肌缺血同时也会累及瓣叶,导致瓣膜的返流、关闭不全,早期更多应该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注意预防高脂饮食,同时要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延迟冠心病的发展,进而预防并发症心脏瓣膜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