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息肉是不是一定要切除

发布时间:2019-12-2068931次收听

语音内容: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肠息肉,胃息肉一样,它本身是要看一下它的病理类型。如果是炎性的或者说是增生性的,不一定要切除,因为它不一定会癌变。但如果是腺瘤性的息肉,腺瘤性息肉,大家知道它本身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是最高的,大概40~60%。十年癌变率,管状腺瘤只有20%左右,而绒毛管状居于两者之间。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我们一定要切除。如果是炎性的或者增生性息肉的,不一定。

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内镜一下随访,比如说一年查一次,看它有什么变化,或者说有一些出血情况,如果有近期的短期的增大、出血的,也还是要切除的。所以这个问题,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不一定。如果是炎性的或者增生性的,可以定期随访,每年随访一次。如果是腺瘤性的息肉,建议大家切除。但是切除以后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我们这种状态下,依然要定期随访,每年或者一到两年复查一次肠镜,防止它再次复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肠息肉能引起什么症状
肠息肉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引起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贫血等症状。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组织,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肠息肉需要手术吗
肠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和病理类型,多数情况下直径超过10毫米或存在癌变风险的息肉建议手术切除。
肠息肉治疗方法是什么
肠息肉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1、内镜下切除内镜下切除是治疗肠息肉的首选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息肉。常见的内镜下切除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
02:10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中注意事项
首先,医务人员经肛门缓慢导入内镜后,沿直肠与结肠逐渐向前推进,直至到达盲肠末端。随后缓慢回撤内镜,并仔细观察息肉部位,如息肉较小,可直接应用活检钳切除,如息肉较大,则需应用圈套器切除。如上述方法均难以切除息肉,则需在病变部位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病变完全抬起后予以切除。切除的息肉组织,随即会被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并确认是否已发生癌变等。检查结果大约会在一周后领取。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具体复查时间需由主治医生,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综合决定。术中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术中应严格遵从医务人员指导,同时为便于导入内镜,并准确观察病变,术中还需要向肠腔内注入少量气体,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而出现腹痛或腹胀,如出现腹痛或腹胀,应尽量放松缓慢深呼吸,如腹痛或腹胀逐渐加重,且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02:17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手术过程
手术通常需要3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手术方式不同会有所差异。术前通常需要给予解痉药物或镇静剂,注射药物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心率加快等症状,但通常会很快缓解,无需过于担心。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如需采取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前还需给予麻醉剂并建立静脉通路。医务人员经肛门缓慢导入内镜后,沿直肠与结肠逐渐向前推进,直至到达盲肠末端。随后缓慢回撤内镜,并仔细观察明确息肉部位。如息肉较小可直接应用活检钳切除,如息肉较大,则需应用圈套器切除。如上述办法均难以切除息肉,则需在病变部位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病变隆起后再予以切除。切除的息肉组织随即会被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并确认是否已发生癌变等。检查结果大约可在一周后领取。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具体复查时间需由主治医生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综合决定。
03:03
肠息肉切除术后几天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肠息肉切除以后,几天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一般情况下比较小的息肉,个数比较少,比如0.3cm以下的息肉,术后3-4个小时以后就可以饮水,吃点无渣流食、半流食,第三天以后,就可以进正常饮食。如果比较大的息肉,比如超过0.3cm,或者多发的息肉,甚至带蒂的息肉,临床上切除的时候,或者用胶圈套扎或者用肽夹,这种情况下就需要2-3天后进食,这期间可能需要补充一些无渣的营养液或者静脉补充营养液,2-3天以后如果没有便血,就可以进全流食、半流食,到第四天的时候,就可以进正常的饮食。
03:11
肠息肉手术后多久恢复
肠息肉手术分几类,不同的肠息肉手术恢复时间不一样。简单的肠息肉、小的肠息肉,如果通过内镜下常见的息肉切除术,恢复时间很快。但对于5mm以上到2cm的这阶段的肠息肉,通常黏膜愈合时间为2周,黏膜就比较结实,三五天可能出血的症状就逐渐消失了。但如果肠息肉比较巨大,甚至是癌变或早癌这一类的息肉,这时恢复就需要根据外科手术、胃肠外科切除肠来判断。通常现在对于这样的切除,在多数有经验的中心可以做到肠镜下切除、肠段的切除和吻合,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可以进流食的时候就可以出院,但这不代表伤口愈合、长结实了。手术完的伤口拆线后,外面的术口大概需要1周左右,但是腹部里肠段愈合结实需要2-4周时间。
肠息肉取样活检准确率高吗
应该说既准确又不准确。先说准确,首先,肠息肉取活检就是通过肠镜对息肉取了一块组织下来,送到病理科用显微镜来检查,看是否是癌细胞。对这个检查来说,病理应该是叫病理活检,这是临床上病理诊断,最准确的诊断了,叫金标准,所以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为什么又说并不一定就很准确,其实主要取决于取样的过程,一个是息肉毕竟比较大,取活检的时候,不太可能把整个息肉切掉,甚至有些人多个息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把所有息肉都切除完。对某一个息肉,活检钳是非常小的,不像手术的时候整个切掉了,可能只是取的表面的一点黏膜,也就是说如果息肉恶变了,肿瘤了,有可能只取表面正常组织,没有取到真正的癌细胞,这样自然会影响准确率了。第二,如果有多个息肉的时候,可不可能把所有息肉全部取净,可能也不见得,也许只是做了部分的采样,这样的话有可能,万一正好把恶变肿瘤息肉给漏掉了,就使得结果不准确了。所以肠息肉的活检,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语音时长 01:36

2021-07-09

71473次收听

肠息肉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长期腹泻、长期便秘、肠道慢性炎症,容易诱发肠息肉。不良饮食习惯与肠息肉发病也有关系。
02:11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肠息肉有很多种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高脂血症等相关因素,还有目前完全不知道的因素,但是一旦形成,治疗方法就只有切除。在没有内镜和内镜下操作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外科,经过开腹,或者腹腔镜,把相应的肠管切除,治疗比较彻底,但是会导致整个肠子受损伤,机体损伤特别大。现在有了内镜下的切除方法,对于小的息肉,内镜下活检钳就可以把它夹掉。再大一点可以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就用圈套器勒住它,用电器电流和电压电流把它烧灼掉,再大一些可以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从边缘开始一点一点把它剥掉。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可靠的药物,或者其他非手术的方法对肠息肉进行治疗。
肠息肉是如何引起的
在引肠息肉引起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什么叫肠息肉?所谓的肠息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膜损伤,引起肠内粘膜形成向外凸起的一个隆起性病变。我们就把病变统称为肠息肉。引起肠息肉的病因,我们最常见的比如有炎症性的刺激,比如一些肠道的慢性炎症,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刺激肠粘膜的损伤,从而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的变性变化。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会引起息肉增生,还有比如些便秘的病人,以及长期吃通便药物的病人,也会引起肠息肉的生长。另外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会进一步发展,往大肠癌的方向进行演变。这是由于反复的变化,造成了一个癌症的出现。
语音时长 01:41

2019-10-11

56012次收听

肠息肉切除后会癌变吗
一般的肠息肉切除以后,不会发生癌变。而且我们息肉切除后都会进行常规的病理学检查。我们对胃肠道常规分为四层,包括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与浆膜层。如果存在息肉癌变,癌变处于粘膜层的时候,一般随访即可。如果癌变发生于黏膜下层,需要病理科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管或血管转移的情况,若发生转移的迹象,建议手术治疗。若为粘膜下层浅层无脉管转移,建议随访即可。如果癌变发生于粘膜下深层,并且发现了脉管转移,则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36

2019-10-11

58225次收听

肠息肉是什么病
肠息肉是一种肠道疾病,也就是说在肠道当中有息肉的长出。患者很容易会出现脓血或者是粘血样便,会感到里急后重并且便秘的次数也会增加。因此患者需要选择合适自己的食物,尽量保持饮食健康。
肠息肉是如何引起的
肠息肉有可能是跟年龄、遗传、感染、生活习惯等有关。一、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息肉发生率会逐渐增高;二、遗传因素,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主要包括遗传性息肉病和幼年性息肉病;三、感染因素,由于反复的肠道感染,反复刺激肠道黏膜会引起息肉的生长;四、生活习惯,通常多吃含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息肉的增长率比较少,相反息肉生长率较高,还有一个最主要因素是吸烟,吸烟是引起腺瘤的一个常见因素,所以,应该尽量少抽烟。
语音时长 01:19

2018-10-19

59697次收听

肠息肉多长时间复查
肠息肉如果小于两公分,一般认为一年复查一次。如果一年中,没有症状,比方没有腹痛、腹泻、大便出血,说明手术比较成功。如果在一年中,觉着肚子比较胀,甚至觉得大便出血是暗红色,就要随时上医院做肠镜检查。如果没有这些毛病,一年甚至两年还不复查,就容易引起再生长,就不能做到防病于未然。
语音时长 01:03

2018-09-14

6847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