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3-1968162次收听

语音内容:

第一,合理选择注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两侧腹壁,离脐5厘米以外的区域,后背双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前侧和外侧。

第二,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位置间隔在两厘米以上,不宜反复在同部位注射,以尽量减少组织损伤、肿胀和皮下脂肪萎缩。

第三,减轻注射疼痛的方法,胰岛素刚从冰箱中取出,由于温度低,注射时会引起疼痛,因此注射前应将胰岛素放置一会儿再注射;酒精发挥后再注射,皮肤消毒用的酒精没干就注射,酒精会从针眼带到皮下引起疼痛;用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后再注射,这样既方便注射,又能分散扎针引起的疼痛感;注射时进针要快,进针越慢疼痛感越强;注射部位的肌肉应放松;每次更换针头,胰岛素笔的针头很细,多次重复使用会导致针头变钝或出现倒勾,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

第四,胰岛素的注射时间,速效胰岛素吸收快,起效时间短,注射后必须禁食,睡前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维持夜间的基础胰岛素水平,保持夜间的血糖平稳。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所以注射胰岛素的种类、时间及药量病人不可随意改变。

第五,胰岛素的储存方法,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温度过高或太低,都易使之变性失效。切记冰冻或日晒,胰岛素最适宜的保存温度是2到8摄氏度,未启封的胰岛素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储存两到三年,因此没开封的胰岛素最好是放在冰箱冷藏室内。胰岛素在常温下如20度左右可以保存四到六周,超过此时限药效会有轻度下降。胰岛素在室温下放置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康复治疗有哪些
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所缺失的功能,帮助预防并发症。其可分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功能训练,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个人在选择康复治疗时,应针对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宝宝康复训练一般多久
康复训练时间一般跟患儿病症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训练时间,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几年。患儿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语言、智力等多方面,训练前需尽可能了解患儿身体情况,并根据患儿性格,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
鼻饲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鼻饲是将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从管腔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保证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插胃管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等不适,患者用力深呼吸,做吞咽动作,配合护士的指导,完成操作,以减轻不适感。鼻饲管应妥善管理,防止胃管上下移动脱出,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时间间隔不少于两小时,温度为38到40摄氏度。患者对鼻饲有一适应过程,开始时膳食以少量、清淡,中午食量高于早晚,每日五到六次,或根据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鼻饲的量、次数。灌注的膳食应新鲜配制,膳食过冷、过热、不洁均可引起腹泻或其他的胃肠疾病。膳食以医生计算每日总热量为依据,同时注意膳食结构的调节。对于躁动患者,应给予保护性约束,防止将胃管拔除。最常用的方法是给患者带上保护性的约束性手套,每次鼻饲后用10到20毫升温水或淡盐水冲洗鼻饲管腔,防止堵管。
语音时长 01:47

2020-03-19

53790次收听

02:00
吸氧的注意事项
吸氧时不妨碍患者进食;使用氧气时不要吸烟;使用桶装氧气时防震、防火、防油、防热;有鼻塞症状时,及时告知护士;不自行调节氧流量;出现恶心、咳嗽等不适症状,应立即通知护士;一次性吸氧装置,无需更换湿化瓶中液体。吸氧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是辅助人体维持组织正常氧合及基本新陈代谢需要而实施的措施。一、吸氧时不妨碍患者进食;二、使用氧气时不要吸烟;三、使用桶装氧气时防震、防火、防油、防热;四、有鼻塞症状时,及时告知护士;五、不要自行调节氧流量,以免氧流量过大,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六、出现恶心、咳嗽等不适症状,应立即通知护士;七、一次性吸氧装置,不需要更换湿化瓶中的液体。
手术后麻木要多久恢复
手术后麻木感觉多久才可以恢复,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是麻药引起的麻木,24小时后会完全消失;如果是神经受压迫导致的麻木,在解除压迫一个月到三个月时可以恢复;如果是神经损伤引起的麻木,一般很难恢复。
手术多久能恢复
手术是治疗疾病有效的一种方式,手术是损害性的,所以需要好好的修养才能够恢复过来,不同的手术恢复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要休养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更好地恢复过来,所以手术以后的正确保养方法非常重要。
肘关节粘连锻炼方法
肘关节粘连患者可以多做一些曲肘和伸肘的动作,这个动作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平时也可以多做器械锻炼,这样可增强肌肉力量保护关节。另外也可以做旋转关节锻炼和握力训练,这些训练都能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踝泵肌功能锻炼是什么
踝泵肌功能锻炼是指通过踝关节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及静脉血栓形成。踝泵肌功能锻炼包括屈伸和环绕运动。具体方法:首先是屈伸运动,平卧位或坐位,下肢伸展,肌肉放松,缓慢勾起脚尖,脚尖朝向自己,最大限度保持5到10秒,然后脚尖缓慢下压至最大限度,保持5到10秒再放松,这样为一组如此反复进行;第二种,环绕运动,平卧位或坐位,下肢伸展,肌肉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做360°环绕,爆出最大幅度动作,再反向环绕。
语音时长 01:13

2019-05-20

55931次收听

偏瘫病人如何站起来
偏瘫患者坐位耐力达到30分钟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站位训练。首先,协助患者双足放平置于地面,放在同一水平线,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健侧腿向后移动五厘米,便于支撑身体,健手插握患手,尽量向前伸直,躯干前倾,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护士一手放在患侧的肩胛骨处,引导肩尽量向前移,另一只手放在患膝上,当膝盖前移时沿着胫骨下压膝部,使足充分着地。立位时,患者双手放在陪护者的腰部,以利于轻松站立,直到患者站位时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双下肢尽量伸直。
语音时长 01:07

2019-05-20

63514次收听

腰间盘突出日常保健
腰间盘突出的日常保健:第一、平时要佩戴腰围,限制腰部的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部受凉,防止过度劳累。第二、站和坐姿要正确,即站如松,坐如钟,胸部要挺直,腰部要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的活动,可以有效解除腰背部肌肉的疲劳。第三、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起重物,然后慢慢起身,腰背部保持一个比较直的状态,尽量做到不弯腰。第四、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加重椎间盘的突出。第五、避免穿带跟的鞋。第六、要长期保持卧硬板床。
语音时长 01:09

2019-05-20

57250次收听

脊髓损伤后便秘怎么缓解
第一、要合理安排饮食,比如便秘的患者要增加水分和纤维素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失禁者,严重腹泻的要渐进性给予禁食、流食、半流直至普通饮食。轻症腹泻可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低渣的饮食。便秘者的功能训练方法有:第一、要定时排便,根据患者既往习惯安排排便时间,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通过训练,逐步建立排便反射,也可每日早餐后30分钟内进行排便活动。第二、是促进直结肠反射的建立,诱发直肠肛门的反射,促进结肠的蠕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示指或中指戴指套涂润滑油后,缓缓地插入直肠,在不损伤直肠黏膜的前提下,沿直肠壁做环形运动,并缓慢的牵伸到肛管诱导排便反射,每次刺激时间持续一分钟,间隔两分钟后可以再次进行,排便采取蹲位或者坐位,以增大肛门直肠角。第三、指导患者按摩腹部,操作者用单手或双手的示指、中指和环指自右向左环形按摩,从盲肠部开始,依结肠蠕动方向,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或在乙状结肠的部位,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做环形按摩,每次5到10分钟,每日两次。第四是盆底肌训练,患者平卧,双下肢并拢,双膝屈曲稍分开,轻抬臀部缩肛,提肛10到20次,每日练习4到6次。
语音时长 01:09

2019-05-20

65033次收听

01:43
腰间盘突出的日常保健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日常要佩戴腰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提重物时应该先蹲下拿起重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避免穿带跟的鞋和长期保持睡硬板床等。一、平时要佩戴腰围,限制腰部的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部受凉,防止过度劳累。二、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胸部要挺直,腰部要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腰背部的活动,可以有效解除腰背部肌肉的疲劳。三、提重物时应该先蹲下拿起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四、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幅度太大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加重椎间盘的突出。五、避免穿带跟的鞋。六、长期保持睡硬板床。
01:33
偏瘫病人坐起训练
偏瘫病人的坐起训练是指偏瘫患者从仰卧位转为床边坐位,坐起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长期卧床可能造成的心肺功能下降。偏瘫病人坐起训练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放于腹部,健足放于患侧足下,呈交叉状,护理人员位于患者的健侧,双手分别扶住患者的双肩,缓慢帮助患者向健侧翻身,并向上牵拉患者的双肩,患者同时屈健肘支撑身体,随着患者躯体的上部被上拉的同时,患者伸健肘手撑床面,健足带动患足一并移向床沿,两足平放于地面,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屈膝使足置于双膝后面。
02:31
颈椎病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颈椎病是一个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60%左右。临床上采取的治疗方法有:第一、声、电、光、磁、热理疗;第二、关节活动训练,例如米字操;第三、颈椎牵引;第四、神经阻滞疗法;第五、口服治疗药。另外在中医方面还有针刺、推拿等治疗手段。
03:06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指的是脑损伤造成了上下肢体的活动不利,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下,发病48小时内进行康复训练最有效,另外要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对症治疗,例如,偏瘫卧床的患者,需要在卧床期训练如何翻身和平移,然后逐渐训练坐位、站位和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