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惊跳反射严重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1-05-2189567次收听

语音内容:

惊跳反射严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所致。

首先是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在受到刺激之后容易过度兴奋,即小儿受到声光动作等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惊跳反射。惊跳反射一般是正常的现象,不需要过多的干预治疗,一般在三个月以后这种反射也会逐渐的消失;

其次,缺钙的患儿会出现夜间多汗、睡眠不安、易惊醒、枕秃等反应也会导致惊跳反射严重;

另外,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也可以引起上述现象,这就需要将患儿及时送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卵磷脂的副作用
卵磷脂作为膳食补充剂通常安全性较高,但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03:01
头部做核磁共振有危害吗
头部做核磁共振没有危害。核磁共振检查是通过仪器加了电形成的一个磁场。人体细胞都有一定的顺磁性,在磁场里顺着磁场的方向,有序的排列人体细胞分子,等着磁场撤除了之后,人体的细胞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就要释放一定的能量。核磁共振主要是接收这些能量,再经过非常复杂的电子计算机的计算,就能知道释放这些能量的细胞是正常的细胞、脂肪细胞、肿瘤细胞、脑神经细胞,还是有病变的细胞等。从而分辨出脑子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的改变,脑内结构上有什么异常的病变。所以头部的核磁共振对于人体没有什么危害。
脑坏死还能活多久
如果患者出现脑神经细胞大量坏死且没有其他的疾病,寿命在5年到10年左右,如果病变部位在中枢部位,并且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疾病,这类患者预后较差。脑坏死只是模糊的概念,具体能够活多久,不能够一概而论。如果患者是因为严重颅脑损伤而引起的脑挫裂伤,在吸收之后可能会形成局部的脑软化灶,所以会引起大脑坏死,这样的情况并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寿命。如果患者出现脑神经细胞大量坏死,就会引起脑功能损伤,也会出现相应的一系列症状,如果没有其他的疾病,寿命在5年到10年左右,并且在此期间应该要配合医生规范用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变部位在中枢部位,并且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这类患者预后较差。
语音时长 01:08

2021-06-10

90886次收听

脑血管意外是什么意思
脑血管意外也被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或脑卒中,通常是指供应大脑的动脉血管,出现了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会造成患者出现意识障或局造性的症状,比如会出现认知障碍、吞咽困难、言语不清以及肢体瘫痪的症状。并且脑血管意外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或者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前者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而后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建议患者出现脑血管意外后,应该要尽快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不能延误病情。
语音时长 01:05

2021-06-10

89149次收听

喝酒后失忆是怎么回事
喝酒喝失忆主要是由于过度饮料饮用酒精之后造成大脑麻痹的状态。因为当大量饮用酒精之后,酒精在胃肠道通过胃肠道的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会对大脑皮层粘液的记忆中枢起到抑制的作用。酒精使得记忆力下降或者记忆缺失,从而会导致失忆的症状,往往对饮酒后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常的回忆,通过休息或者大量饮用水促进对酒精的代谢作用,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会逐渐下降,记忆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但是要注意长期酗酒会对大脑造成伤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21

59235次收听

什么是锥体外系疾病
椎体外系主要是起到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掌管习惯性和节律性的动作,在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时,椎体外系与椎体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在椎体外系使肢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当的肌张力及协调的情况下,椎体系才能够支配精确的随意运动。而椎体外性疾病主要是指一组以大脑基底节为主的椎体外系病理改变引致的独特的运动疾病,由于椎体外系是由许多不同性能的神经元所组成,所以其临床表现也较为复杂,主要可以概括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症候群和肌张力减低、运动增多症候群两大类,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有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舞蹈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以及多发性抽动症等疾病。
语音时长 01:17

2021-05-20

64429次收听

胞磷胆碱钠片的功效是什么
胞磷胆碱钠片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处方药物,主要适合于脑外伤以及脑出血患者服用。其主要的功效是能够改善患者脑部循环以及运动功能,促使患者病情得以恢复。但是,该种药物应用范围有限,仅适合于患病一年内的患者服用。
共同动脉干二型怎么治疗
目前手术是治疗共同动脉干二型的有效方法,但在做手术之前需要先进行术前支持治疗,比如应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支持,还需适当补充营养支持。可在患儿两岁左右进行手术,但伴随心衰时应尽早手术。
基底动脉闭塞脑干梗死怎么办
如果基底动脉闭塞发生脑干梗死,首先需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是在超早期,而且适合溶栓,可以进行溶栓治疗。若是过了溶栓的窗口期,可以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意识障碍需要进行醒脑治疗,颅压升高还要进行降颅压治疗。病情稳定之后要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脑血管破裂如何治
脑血管破裂怎么办?脑血管破裂是由于脑血管被一些应激因素,比如高血压等导致破裂以后而出现的,一般称之为脑出血,脑出血患者症状一般比较严重,会出现全脑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颅水肿等颅高压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脑疝而死亡。同时患者会伴有一些神经缺损的局灶症状,比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以及包括眩晕、恶心、呕吐、出现困难、饮水呛咳等情况。所以出现了脑血管破裂以后,一定要及时就诊于神经外科或者急诊科,请医生进行病情的判断,如果脑出血出血量比较大,比如基底节区出血大于30毫升,丘脑出血大于15毫升,小脑出月大于10毫升,这些都是手术指征,必须要及时进行手术,进行血肿清除术,或者是钻孔血肿引流术等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必要时可以进行去骨瓣减压术,防止脑疝形成引发死亡。患者还要继续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或者呋塞米应用促进清醒药物,比如醒脑静或者纳入通,应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可以应用一些依达拉奉来清除自由基,这些都是一些对于脑血管有一定保护的弱患者神志逐渐清楚,而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配合与康复锻炼。当然请看护师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如果神志不清楚,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肢体的被动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而造成肺栓塞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所以脑血管破裂患者病情是非常重的,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必须要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平素的血压控制在一百三,八十以内,才能防止脑血管的一个破裂。当然患者要平复情绪,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剧烈活动,自己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要低盐,低脂饮食,远离烟酒,规律用药,对于血管破裂以后,积极治疗康复训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语音时长 02:16

2020-03-20

60230次收听

03:08
脑血管狭窄吃什么药好
当脑血管狭窄患者狭窄小于50%时,采取药物治疗,主要是PAS药物治疗方法。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和丙丁酚综合治疗。如果血管狭窄已经超过了50%,采取血管介入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的干预治疗。如果患者有基础疾病,加重脑血管狭窄,必须积极控制,应用降压、降糖药物,使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达标,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需要用叶酸和维生素B12、B6等相关药物,综合治疗,防止脑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或者再次发生。脑血管狭窄是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动脉硬化、先天畸形、结节动脉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脑血管狭窄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2:56
脑血管病如何合理用药
脑血管病有一些基础的因素,比如以前有高血压、糖尿病、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对这些基础因素,要针对性合理用药,如果得了脑梗死,或者一过性的脑缺血发作,在此基础上,一定要用阿司匹林和他汀,也就是要抗血小板,抗击血管炎症。至于抗血小板是单抗还是双抗,都是由医生来定,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还有患者的特异性等等,比如是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比如刚刚发病的一个月以内不能只用阿司匹林,还得用氯吡格雷,还得双抗。所以,一定要到医院找专科的医生去解决问题。
02:51
脑血管颈动脉狭窄吃什么药
脑血管颈动脉狭窄用药,要按照情况分别对待,血压高、血脂高或者是糖尿病,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汀类药物一定使用。若狭窄程度严重,还需吃阿司匹林。脑血管颈动脉指的是脑血管、颈内动脉或者是颅内动脉。脑血管颈动脉狭窄用药原则上要看原发病,一般来说有脑血管狭窄,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有家族史,要根据各种原因针对性治疗。一旦出现颈动脉狭窄、脑血管的狭窄,他汀类药物是一定要用的,它不仅仅是一个降脂药,还能消除血管内炎症。如果狭窄的程度比较严重,比如70%以上有了症状,可能还要做介入治疗,还得吃阿司匹林,所以原则上阿司匹林和他汀一块来用。
脑血管病人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脑血管疾病有多个种类,其中以脑梗、脑出血尤为常见。当患病之后即便是经过了科学治疗,患者在之后的日子里也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恢复,特别是运动障碍的患者。在出院之后也应注意饮食、运动等多方面。
02:13
脑血管病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有很多因素,和年龄或其他因素有关,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应主要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脑血管病,比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增高、糖尿病、吸烟、过度饮酒、生活不规律等都能导致脑血管病,但这些因素都能够控制,比如常说的“三高”,通过医生就诊或者服用药物都可以达到控制目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自身有意的控制能得到改善,比如不吸烟、控制饮酒、生活规律、不熬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