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小常识及预防措施

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预防需注重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核心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生冷食物、及时接种疫苗,症状严重时需就医补液治疗。
1. 轮状病毒是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长,秋季气温下降导致传播风险增加。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易发生聚集性感染。成人接触污染物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可能成为隐性传播者。
2. 环境因素对病毒传播有重要影响。生食受污染的海产品、未洗净的果蔬可能携带病原体。饮用水源被污染时可能引发区域性流行。家庭中使用未消毒的餐具、共用毛巾等物品会增加交叉感染概率。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需定期消毒。
3. 生理因素方面,胃酸分泌减少的中老年人更易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人群肠道菌群失衡,防御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肠道免疫功能会明显减弱。压力过大导致的免疫力降低也是诱发因素。
治疗措施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每包冲调250ml温水,少量多次饮用。蒙脱石散能吸附病原体,成人每次1袋每日3次。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发热超过38.5℃可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预防策略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六步洗手法持续40秒以上能有效清除病原体,特别在如厕后和进食前必须执行。轮状病毒疫苗有口服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灭活疫苗两种,国产疫苗保护率达90%以上。饮食方面避免未煮熟的贝类,水果建议削皮食用,餐具应定期煮沸消毒。
秋季腹泻多数病例经规范治疗3-5天可痊愈,但需警惕持续高热、血便等危险信号。哺乳期母亲继续母乳喂养能提供免疫保护,配方奶喂养者需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患者衣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掌握这些防治要点,能有效降低秋季腹泻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