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什么意思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液中运输胆固醇的主要载体,俗称“坏胆固醇”,水平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控制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干预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
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生理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负责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运送至全身组织。正常范围应低于3.4mmol/L,当数值超过4.1mmol/L时,血管内皮容易形成脂质斑块。这种脂蛋白颗粒小,易穿透血管内膜,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是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
2. 升高的主要诱因
遗传因素占15%-20%,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受体基因存在缺陷。饮食中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LDL。久坐不动导致能量代谢失衡,肝脏代偿性增加胆固醇产量。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干扰脂质代谢酶活性。
3. 有效的干预措施
膳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25g膳食纤维,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周吃3次深海鱼类。有氧运动选择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强度。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配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严重病例需PCSK9抑制剂。
定期检测血脂四项至关重要,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查一次。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已发生冠心病者要低于1.8mmol/L。戒烟限酒、保证7小时睡眠等生活方式调整能增强降脂效果,避免血管内皮持续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