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睡觉就做梦对身体有害吗

心理健康科编辑 医心科普
103次浏览

关键词: #做梦 #睡觉

频繁做梦是睡眠周期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多数情况下无害,但持续多梦伴随日间疲劳可能反映睡眠质量不佳。改善睡眠环境、调节心理压力、调整作息是减少多梦的关键。

1. 做梦的生理机制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期(NREM)和快速眼动期(REM),梦境多发生在REM阶段,每晚约经历4-6个睡眠周期。REM睡眠有助于记忆整合和情绪调节,完全抑制做梦反而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健康成年人每晚做梦总时长约1.5-2小时,醒来后记不清梦境属于正常现象。

2. 需警惕的异常多梦情况

长期频繁记住梦境且伴随以下症状需重视:晨起头痛、日间注意力涣散、情绪烦躁。这些可能提示REM睡眠占比异常增高,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躯体疾病。40岁以上人群若突然出现生动噩梦,需排查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3. 改善多梦的实用方法

药物干预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短期可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曲唑酮)。非药物方法包括:保持卧室温度18-22℃、睡前1小时避免蓝光照射、练习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饮食上晚餐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粥或香蕉,避免酒精和咖啡因。

维持规律的睡眠节律比过度关注做梦更重要。记录两周睡眠日记,标注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和日间状态,有助于医生判断多梦是否属于病理性。睡前温水泡脚15分钟或听白噪音,能帮助缩短REM睡眠潜伏期,提升深度睡眠比例。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无改善,建议到睡眠专科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