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脏病患者的方法是什么

护理心脏病患者需要从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支持三方面入手,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并定期监测病情。
1. 药物管理
心脏病患者需遵医嘱长期服用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压药(ACEI类、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他汀类)。需定时监测血压、心率,避免漏服或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牙龈出血、肌肉疼痛等副作用,及时就医。
2.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上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每日盐摄入低于5克,多吃燕麦、深海鱼、绿叶蔬菜。避免腌制食品和动物内脏。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活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不引发胸闷为度。戒烟并限制酒精,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
3. 心理支持与监测
焦虑和抑郁可能加重心脏负荷,家属需耐心沟通,鼓励参与社交活动。患者可学习腹式呼吸缓解紧张。每月记录体重、血压、症状变化,水肿或夜间呼吸困难提示病情恶化,需立即复查。
护理的核心是维持治疗依从性和早期发现异常。家属应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好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定期陪同患者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通过系统管理,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