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的作用及为什么能抗休克

中医养生编辑 医心科普
82次浏览

关键词: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和激素,具有调节情绪、运动功能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其抗休克机制主要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血管和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实现。关键作用包括提升血压、改善器官灌注及减少休克导致的组织损伤。

1. 多巴胺的生理作用

多巴胺由大脑黑质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奖赏机制、运动协调和认知功能。在外周循环中,多巴胺作用于D1受体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通过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高剂量时激活α受体收缩外周血管。这种多靶点特性使其成为休克治疗的重要药物。

2. 抗休克的核心机制

休克状态下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多巴胺通过三种途径改善症状:低剂量(2-5μg/kg/min)选择性扩张肾血管,预防急性肾损伤;中剂量(5-10μg/kg/min)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高剂量(10-20μg/kg/min)收缩外周血管,提升血压。临床数据显示,合理使用可使休克患者血压回升时间缩短30%-50%。

3. 临床应用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休克,多巴胺用法存在差异:感染性休克需联合去甲肾上腺素使用,起始剂量5μg/kg/min;心源性休克建议采用中剂量持续泵注;出血性休克需在充分补液后使用。需监测心率、尿量变化,避免心律失常副作用。替代药物包括多巴酚丁胺(心功能不全首选)或去甲肾上腺素(顽固性低血压)。

4. 使用注意事项

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导致心肌耗氧增加、肠系膜缺血。建议每6小时评估疗效,血清乳酸水平>4mmol/L需调整方案。孕妇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老年患者剂量应减少25%。联合CRRT治疗时需注意药物清除率变化。

多巴胺作为休克急救的关键药物,其价值在于剂量依赖性多重作用。临床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顽固性休克,建议早期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并查找原发病因,同时注意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稳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