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日光疹分为哪些类型,有什么临床症状

皮肤性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25次浏览

关键词: #症状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与紫外线过敏相关的皮肤病,主要分为丘疹型、斑块型、水疱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光照部位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或水疱。发病与紫外线暴露、遗传易感性及免疫异常有关,治疗需结合防晒、药物及光疗。

1. 丘疹型

皮肤暴露于阳光后出现密集的针尖至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好发于面部、颈部和手背。皮损形态单一,伴随明显瘙痒,常在夏季加重。患者需每日使用SPF50+广谱防晒霜,避免10:00-16:00紫外线强烈时段外出。急性发作期可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或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症状。

2. 斑块型

特征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可有鳞屑,直径可达数厘米,多见于前胸和上肢伸侧。部分患者斑块中央消退形成环状。治疗需联合窄谱UVB光疗进行脱敏,每周2-3次,初始剂量为最小红斑量的70%。局部涂抹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严重者短期口服泼尼松20-30mg/日。

3. 水疱型

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性水疱,疱液清亮,好发于下肢。水疱破溃后易继发感染,需保持创面清洁。处理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系统治疗选择羟氯喹200mg每日两次,配合维生素B6改善光敏性。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

4. 混合型

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皮损形态,常见丘疹合并斑块。此类患者需进行最小红斑量测试确定光敏感波段。防护措施包括穿戴UPF50+防晒衣物,使用含氧化锌的物理防晒剂。药物治疗方案为口服烟酰胺500mg每日三次,联合外用吡美莫司乳膏。严重病例可采用血浆置换清除循环光敏物质。

该病具有慢性复发性特点,确诊需通过光激发试验排除红斑狼疮等光敏性疾病。建议患者在每年春季前开始预防性窄谱UVB治疗,建立皮肤耐受。日常记录发作诱因如药物、化妆品使用情况,避免接触含麝香、柠檬油等光敏成分的产品。病程超过5年者应每年进行皮肤镜监测,警惕向慢性光化性皮炎转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