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肝癌的隐形杀手,你了解多少?

肿瘤科编辑 医心科普
25次浏览

关键词: #肝癌 #黄曲霉

黄曲霉素是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主要通过污染食物进入人体,长期摄入可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癌变。黄曲霉素的危害主要有污染源广泛、毒性强、潜伏期长、检测困难、预防意识不足五个方面。

1、污染源广泛:

黄曲霉素常见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等谷物中,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易滋生。这些受污染的农产品可能通过食品加工链进入食用油、调味品等日常食品。坚果类食品若储存不当也容易产生黄曲霉素,需要特别注意干燥保存。

2、毒性强:

黄曲霉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天然致癌物之一,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它可直接损伤肝细胞DNA,诱发基因突变。即使微量摄入,长期积累也会显著增加肝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类致癌物,安全剂量为零。

3、潜伏期长:

黄曲霉素致癌具有长期潜伏特性,从接触到发病可能长达10-20年。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容易被忽视。这种慢性损伤过程使得很多人未能及时察觉危险,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发展为中晚期肝癌

4、检测困难:

常规食品检测难以全面筛查黄曲霉素污染,家庭烹饪过程也无法通过感官判断。专业检测需要高效液相色谱等精密仪器,成本较高。这导致市售食品的黄曲霉素污染风险难以完全规避,增加了防控难度。

5、预防意识不足:

公众对黄曲霉素的认知度较低,很多人不了解其危害程度和污染途径。部分人群存在"高温可以杀菌"的错误认知,实际上黄曲霉素耐高温,普通烹饪无法破坏。缺乏预防意识导致忽视食品储存条件和购买渠道的选择。

预防黄曲霉素危害需从日常饮食着手,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粮油产品,注意检查食品是否霉变。储存谷物类食品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存放。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合理搭配膳食营养,适量补充富含叶绿素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有助于减轻黄曲霉素的毒性影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强肝脏代谢解毒能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