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不小心碰里面出血了怎么办

耳鼻喉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49次浏览

关键词: #耳朵 #掏耳朵

掏耳朵不小心碰里面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消毒处理、避免感染、观察症状、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耳道出血通常由外力损伤、炎症刺激、血管脆弱、鼓膜穿孔、凝血异常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

立即停止掏耳动作,用干净棉球轻轻按压出血部位5-10分钟。耳道皮肤薄且血管丰富,外力摩擦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避免使用纸巾等粗糙物品压迫,棉球需保持干燥无菌。若出血持续超过15分钟需就医。

2、消毒处理:

出血停止后用医用碘伏棉签轻柔消毒创面。耳道损伤后屏障功能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易引发感染。消毒时棉签不可深入耳道,避免触碰鼓膜。禁用酒精或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

3、避免感染:

损伤后72小时内保持耳道干燥,洗头时可用防水耳塞。急性期避免游泳或潜水,防止污水进入引发外耳道炎。睡眠时患侧朝上,避免压迫出血点。勿自行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4、观察症状:

后续3天需关注耳痛、流脓、听力下降等异常。损伤若累及鼓膜可出现耳鸣、耳闷感。出现发热或剧烈疼痛提示可能继发中耳炎,儿童可能出现抓耳、哭闹等表现。

5、就医检查:

出血量大或伴眩晕呕吐需急诊处理,可能伤及内耳结构。耳内镜检查可明确鼓膜完整性,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损伤程度。严重者需进行颞骨CT排除骨折,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血液科会诊。

恢复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鲜枣等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两周内禁止掏耳或使用入耳式耳机,洗澡后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若出现耳道瘙痒等不适,建议使用医用液体石蜡软化耵聍而非硬物掏挖。定期进行耳科检查可及时发现外耳道湿疹等潜在问题,儿童及老年人建议每半年由专业医师清理耳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