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朋友出现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脏传导系统退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窦房结和传导通路纤维化会导致起搏功能下降,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这类生理性退化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估,严重时需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室性早搏或房颤,通常伴随胸闷、气短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需结合抗血小板药物、血运重建等手段改善心肌供血。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常见于长期服用利尿剂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的老年人,需定期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并及时纠正。
部分治疗哮喘的β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延长QT间期,增加心律失常风险。老年患者用药前应评估药物心脏毒性,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甲亢时过量甲状腺激素会增强心肌兴奋性,导致房颤发生率显著升高;而甲减则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需针对性进行内分泌治疗。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每月监测血压心率,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合并基础疾病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