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人工呼吸和按压急救具体做法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急救可通过开放气道、人工通气、按压定位、按压手法、持续循环五个步骤实施。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跪于其肩颈侧。用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下压,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骨,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清除口腔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捏住患者鼻翼,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完全包绕其口唇吹气1秒,观察胸廓隆起。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时采用30:2比例,即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处为按压点。单手或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交叉上翘,仅掌根接触胸壁。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儿童约胸廓前后径1/3深度。
肘关节伸直,肩手垂直向下用力,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半身重量下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胸廓充分回弹,按压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避免冲击式按压或按压间隙倚靠胸壁。
单人施救时每5个循环(约2分钟)评估呼吸脉搏,双人施救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持续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施救者力竭。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时需遵循语音提示中断按压。
急救过程中需注意环境安全,施救前确认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按压时保持节奏均匀,避免肋骨骨折等并发症。非专业人员可仅实施胸外按压。急救后及时送医监测,专业人员需完善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日常建议参加红十字会急救培训,掌握正确操作要领,定期复习巩固技能。家庭可备置急救面罩避免直接接触,公共场所应熟悉自动体外除颤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