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神经外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25次浏览

关键词: #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飞沫传播、血行播散、直接蔓延、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五种。

1、呼吸道传播: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核在空气中悬浮,被他人吸入后可能经血脑屏障感染脑膜。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密闭空间或密切接触者中风险显著增加。预防需隔离患者并加强通风。

2、血行播散:

肺部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中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脑膜引发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通过规范治疗原发结核病灶降低风险。

3、直接蔓延:

颅骨、脊柱结核或中耳结核等邻近器官的病灶可直接侵蚀破坏组织屏障,导致结核菌扩散至脑膜。此类患者常伴有原发病灶的局部疼痛或功能障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范围。

4、母婴传播:

妊娠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时的产道分泌物将结核菌传给新生儿。孕产妇需进行结核筛查,新生儿应接种卡介苗并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5、医源性感染:

腰椎穿刺或神经外科手术时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病原体直接侵入蛛网膜下腔。严格无菌操作和器械灭菌是预防关键,术后出现发热头痛需警惕感染。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出现持续低热、盗汗、头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日常注意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卡介苗接种可显著降低儿童发病风险。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的抗结核治疗,密切接触者应接受预防性化学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