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怎么回事 动脉硬化的5个原因详述

动脉硬化可能由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动脉硬化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血压、降糖治疗、戒烟、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时,脂质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需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
长期血压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壁增厚和硬化进程。建议每日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规律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保持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
高血糖状态会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导致动脉内膜增厚和弹性下降。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将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以下。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碳则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戒烟6个月后心血管风险可降低50%,必要时可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辅助戒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疾病会显著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这类人群需从青年期开始定期检测血脂,必要时早期进行药物预防。
预防动脉硬化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选择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已有血管斑块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乐观心态也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