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宝宝牙龈上有白色疙瘩怎么回事

儿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8次浏览

关键词: #宝宝 #牙龈

两个月宝宝牙龈上出现白色疙瘩可能由马牙、鹅口疮、萌牙期囊肿口腔黏膜角化异常或上皮珠残留引起。

1、马牙:

新生儿牙龈上常见的白色或黄白色米粒状突起,医学称为上皮珠,是牙齿发育过程中残留的角化上皮细胞堆积形成。马牙无痛感、不影响进食,通常2-3周内自行脱落,切忌用针挑破或用力擦拭,避免引发感染

2、鹅口疮: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表现为牙龈、颊黏膜等部位出现乳白色凝乳状斑块。可能伴随哺乳时哭闹、拒食,需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母乳喂养者需同步处理母亲乳头真菌感染,奶瓶等用具应每日煮沸消毒。

3、萌牙期囊肿:

乳牙萌出前形成的淡蓝色或白色囊性隆起,内含组织液或少量血液。通常出现在下颌前牙区,多数在牙齿萌出后自然消退。若囊肿持续增大或继发感染,需口腔科医生评估是否需切开引流。

4、口腔角化异常:

长期摩擦或维生素A缺乏可能导致局部黏膜过度角化,形成白色斑块。母乳喂养姿势不当、过硬奶嘴刺激是常见诱因。调整喂养方式后多可缓解,持续存在需排除先天性厚甲症等罕见疾病。

5、上皮珠残留:

牙板发育过程中未完全吸收的上皮细胞团,表现为牙龈表面珍珠样结节。与马牙类似但位置更深,常见于出生后3个月内。绝大多数会逐渐被吸收,极少数需专业医生用无菌器械去除。

日常需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哺乳后用温纱布轻拭牙龈;避免过度擦拭白色疙瘩;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拒食等症状;鹅口疮患儿衣物需单独烫洗;萌牙期可提供冷藏牙胶缓解不适;母乳喂养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发现白色疙瘩增大、出血或宝宝持续哭闹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