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措施是什么

关键词: #肾炎
关键词: #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可通过停用致病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控制并发症及血液净化等方式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通常由药物过敏、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异常及毒素暴露等原因引起。
药物过敏是急性间质性肾炎最常见诱因,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肾功能损害多在停药后2-4周逐渐恢复。严重病例需联合其他治疗措施。
中重度病例推荐使用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间质水肿。治疗周期通常为4-6周,需逐步减量防止反跳。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血压及感染迹象,合并糖尿病者需调整降糖方案。
对激素抵抗或依赖病例可加用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阻断免疫损伤。治疗前需评估骨髓功能及感染风险,用药期间定期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月。
针对急性肾损伤需限制水钠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严重容量负荷过重或尿毒症时需行肾脏替代治疗,合并高血压者选用钙通道阻滞剂或α受体阻滞剂,避免使用肾毒性降压药。
出现严重氮质血症、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或高钾血症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净化可清除炎症介质及尿毒症毒素,为肾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治疗频率根据实验室指标调整。
急性间质性肾炎恢复期需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限制蛋白质摄入至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康复阶段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超声,观察肾小管功能恢复情况。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出现排尿异常或水肿加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