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缺钙有什么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缺钙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肌肉痉挛、身高变矮、牙齿松动、易骨折等症状。缺钙症状通常与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缺钙导致骨密度降低,早期表现为腰背部和膝关节隐痛,久站或负重时加重。骨质疏松进展后可能出现全身性骨痛,需通过骨密度检测确诊。日常可增加奶制品、豆制品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血钙水平不足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常见夜间小腿抽筋,严重时可能出现手足抽搐。这种情况多与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相关,建议检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睡前温水泡脚和适度拉伸可缓解症状。
椎体骨质疏松会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为身高缩短3厘米以上或驼背畸形。典型特征为胸腰椎交界处后凸,常伴有慢性疼痛。预防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牙槽骨钙流失会造成牙齿稳固性下降,出现咀嚼无力、牙龈萎缩等症状。长期缺钙者牙齿脱落风险增加2-3倍,需注意口腔卫生并定期检查。含钙丰富的奶酪、芝麻等食物有助于维持牙周健康。
严重缺钙时轻微跌倒即可发生骨折,常见部位为腕部、髋部和脊柱。骨折后愈合缓慢且易发生二次骨折,建议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日常需防跌倒,必要时使用髋部保护器。
老年人每日应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配合适量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建议选择低强度负重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合并慢性肾病或甲状腺疾病者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长期服用钙剂者应注意便秘和肾结石风险。出现不明原因骨折或严重骨痛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继发性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