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打石膏多久不容易移位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后石膏固定一般需要4-8周才能降低移位风险,实际时间受到骨折类型、年龄、营养状况、固定技术和康复锻炼等因素影响。
稳定性骨折如青枝骨折通常4周即可形成初步骨痂,而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需6-8周。股骨颈等特殊部位因血供较差,需延长至8-12周。骨折线对位良好者稳定性更高,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需更长时间固定。
儿童骨骼愈合速度快,3-5周即可拆除石膏。青少年需4-6周,中老年人因代谢减缓需6-8周。骨质疏松患者需额外延长2周,绝经后女性建议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
每日摄入1.2g/kg蛋白质可加速骨痂形成,钙摄入量应达1000-1200mg。维生素D缺乏者需补充至血清浓度>30ng/ml。贫血患者血红蛋白需维持在110g/L以上,否则会延长固定时间2-3周。
石膏应完整包裹骨折上下关节,近端肢体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线5cm。高分子石膏比传统石膏抗折强度高30%,关节部位需加厚2-3层。定期检查石膏松紧度,肿胀消退后需及时更换。
固定期间需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每日3组每组15次。拆除石膏后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从被动活动过渡到抗阻运动。上肢骨折4周后可开始轻量抓握训练,下肢骨折6周后部分负重。
骨折恢复期建议每日分次摄入牛奶500ml、鸡蛋1-2个及绿叶蔬菜300g,补充胶原蛋白肽10g/日可促进骨愈合。避免吸烟及饮酒,尼古丁会延缓愈合时间40%。拆除石膏后每周进行3次水中步行训练,水温保持32-34℃以减轻关节负担。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cm,使用记忆棉垫保护骨突部位。定期复查X线,骨痂形成量达50%以上方可逐步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