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血肿的护理措施有那些

硬脑膜外血肿的护理措施主要有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
护理过程中需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硬脑膜外血肿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库欣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发现异常需立即通知医生,警惕脑疝风险。每小时记录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病情恶化。
保持头部中立位抬高15-30度,避免颈部屈曲影响静脉回流。昏迷患者需侧卧位防止舌后坠,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每2小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血氧饱和度低于92%时需考虑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快速输注低渗液体。遵医嘱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保持病室安静避光,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头痛剧烈者可配合冰帽降温,但禁止使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抑制呼吸。
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骨突部位,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留置导尿者每日消毒尿道口,尽早拔管减少感染风险。被动活动四肢关节每日3次,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关节僵硬。鼻饲营养需抬高床头30度,喂食后维持体位1小时防反流。
清醒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需用简单语言解释治疗过程。允许家属短时探视提供情感支持,但避免过度刺激。恢复期存在认知障碍者,可采用时钟、日历等现实导向训练。出院前指导家属居家安全改造,如移除尖锐物品、加装浴室防滑垫。
饮食上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吞咽功能恢复后逐步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糜、蒸蛋羹、菠菜泥等,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恢复期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肢体按摩等被动活动,意识清醒后由康复师指导平衡训练和步态练习。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避免排便用力导致颅内压波动。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术后患者需注意伤口清洁干燥,发现渗液或发热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