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有无骨折的标准是什么 做2个检查便可轻松判断骨折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判断骨折通常需进行X线检查和CT检查两种影像学检查。骨折的判断标准主要有局部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疼痛与肿胀、功能障碍。
骨折后患肢可能出现成角、缩短或旋转等异常形态,与健侧肢体对比可发现明显不对称。开放性骨折可见皮肤破损及骨折端外露,闭合性骨折可能表现为局部隆起或凹陷。需注意肿胀可能掩盖畸形表现,伤后24小时内畸形可能逐渐加重。
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有体征。检查时需固定骨折近端和远端,轻柔纵向按压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活动,但需避免暴力操作加重损伤。不完全骨折或嵌插骨折可能不出现典型异常活动。
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时可闻及骨擦音或触及骨擦感,此为骨折确诊的重要依据。检查时需固定患肢近远端并轻微移动,但需注意反复检查可能造成二次损伤。肌肉丰厚部位或不全骨折可能不出现此体征。
骨折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且压痛明显,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伤后2-3小时可出现进行性肿胀,严重者出现张力性水泡。需注意与软组织挫伤鉴别,骨折压痛最明显处通常在骨干部位而非肌肉附着点。
骨折后患肢主动活动能力丧失或明显受限,如下肢骨折无法负重行走,上肢骨折不能完成抓握动作。不完全骨折可能保留部分功能,但活动时疼痛明显。需与神经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相鉴别。
骨折后应严格制动患肢并用夹板固定,避免搬动时造成二次损伤。饮食需增加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骨骼愈合。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骨折临床愈合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训练。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