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该怎么办

外科编辑 医路阳光
58次浏览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干预: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坚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暴露。控制体重,保持腰围男性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

2、降压治疗:

高血压会加速斑块形成,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伴有糖尿病者血压控制目标需更严格。

3、调脂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斑块主要成因,需通过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严重高脂血症可联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肌酸激酶,观察有无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

4、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预防低血糖发生。同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感染。

5、手术治疗:

当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有脑缺血症状时,需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植入术。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脑血管风险,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斑块变化。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类、坚果、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适度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脑缺血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