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清除率<30ml/min怎么回事,怎么办

肾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71次浏览

关键词: #肌酐

肌酐清除率低于30毫升每分钟可能由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原发病、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式干预。

1、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导致肌酐清除率下降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疾病进展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持续减退,通常表现为水肿、乏力、尿量减少。治疗需控制血压血糖,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延缓病情。

2、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可能由严重感染、药物毒性或血容量不足引起,表现为肌酐清除率短期内急剧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少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治疗需解除诱因,必要时进行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3、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影响肌酐清除率。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

4、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导致肌酐清除率降低。患者常伴有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

5、高血压肾病: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导致肌酐清除率下降。患者可能伴有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治疗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肌酐清除率显著降低时需要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控制在0.6-0.8克每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注意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出现严重水肿或电解质紊乱时需及时就医,由肾内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同时需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