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血压高是怎么回事

血液透析中血压升高可能由干体重设置不当、容量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透析液钠浓度过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干体重、控制液体摄入、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
干体重指透析后理想的体液平衡状态。若设定值偏低,超滤脱水过多会导致血容量骤降,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需定期评估干体重,结合临床体征和生物电阻抗分析动态调整。
透析间期液体摄入超标会造成循环血量增加,透析时快速脱水使心脏前负荷变化剧烈。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3克以内,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
血液净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进行干预。
使用高钠透析液(>140mmol/L)时,钠离子跨膜扩散可能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并增加血管张力。建议采用个体化钠梯度模式,逐步降低透析液钠浓度至135-138mmol/L。
尿毒症患者常合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透析时血液酸碱度和电解质快速波动可能加重交感神经兴奋。可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测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必要时采用α/β受体阻滞剂调节。
透析高血压患者应建立每日血压监测记录,重点测量透析前、中、后三个时段。饮食遵循优质低蛋白原则,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生物价高的食物。运动建议采用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训练,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避免透析当日剧烈活动。睡眠保持6-8小时规律作息,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治疗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