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囊炎需要遵循哪几种原则

治疗胆囊炎需遵循控制感染、缓解症状、消除诱因、饮食调整、定期复查五大原则。
急性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广谱抗生素,严重感染时可联合甲硝唑覆盖厌氧菌。慢性胆囊炎合并急性发作时也需短期抗感染治疗。
针对右上腹绞痛可使用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缓解胆道痉挛,发热患者需配合非甾体抗炎药。恶心呕吐症状明显者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物。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者需警惕胆囊穿孔等并发症。
胆囊结石是主要诱因,无症状结石可暂观察,反复发作建议胆囊切除术。肥胖、高脂饮食等代谢因素需通过体重管理改善。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继发感染。
急性期需禁食减轻胆囊负担,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长期建议采用低胆固醇、高纤维膳食模式,避免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每日少量多餐有助于胆汁规律排放。
慢性胆囊炎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胆囊壁变化。保留胆囊的结石患者应每年评估手术指征。出现黄疸、持续发热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诊。术后患者需关注腹泻等消化功能异常情况。
胆囊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发作。建议选择游泳、快走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可适量增加山楂、陈皮等促消化食材。严格戒酒并限制咖啡因摄入,注意观察进食油腻食物后的耐受情况。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需同步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术后患者初期可补充胰酶制剂帮助脂肪消化,逐步建立耐受后恢复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