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饮食应遵循均衡多样、适量规律、安全卫生三大原则,需注重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合理搭配,避免高糖、高盐、高脂食物。
儿童每日饮食需涵盖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豆类及坚果等五大类食物。谷物以全谷物为主,提供充足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蔬菜水果选择不同颜色品种,确保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摄入;肉蛋奶类优先选择鱼类、禽肉等低脂高蛋白食材,搭配鸡蛋和牛奶补充钙质;豆类及坚果可提供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每周食物种类建议达到25种以上,避免长期重复单一饮食。
根据儿童年龄制定三餐两点或三餐一点的进食频率,每餐间隔2-3小时。主食每餐约50-100克,蔬菜100-200克,蛋白质类食物总量每日不超过150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学龄前儿童每日饮水量需达到800-1000毫升。零食选择无糖酸奶、新鲜水果等,控制在每日总热量10%以内,餐前1小时内不宜食用。
食材需新鲜无污染,肉类充分煮熟,避免生食海鲜和溏心蛋。餐具定期消毒,处理生熟食的刀具砧板分开使用。3岁以下儿童禁食整粒坚果、果冻等易窒息食物,慎食含咖啡因饮料。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场所,注意观察食品保质期和储存条件。培养餐前洗手、细嚼慢咽等习惯,预防食源性疾病。
优先选择营养密度高的天然食材,如深色蔬菜、全谷物、深海鱼等。限制添加糖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食盐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烧烤。缺铁儿童可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乳糖不耐受儿童可选择无乳糖奶粉或发酵乳制品。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曲线调整饮食结构,超重儿童减少精制碳水增加膳食纤维,偏瘦儿童适当提高优质蛋白比例。过敏体质儿童需规避过敏原,必要时进行食物替代。青春期少年需增加钙、铁、锌等矿物质摄入。特殊疾病儿童应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食谱,如糖尿病儿童需控制血糖生成指数。
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变化,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进食情况和过敏反应。鼓励儿童参与食物准备过程,培养健康饮食观念。避免将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发现食欲异常、消化吸收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进行营养检测和膳食指导。注意饮食教育与运动结合,保证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