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有哪些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有穿刺部位血肿、冠状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对比剂肾病和心律失常。
介入治疗需穿刺动脉建立通路,术后可能出现局部渗血或血肿。轻度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压迫神经血管。预防需规范压迫止血,术后制动12小时。出现进行性血肿需超声检查排除假性动脉瘤。
导管操作或球囊扩张可能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血管壁分层。典型表现为突发胸痛伴心电图动态改变,需紧急冠脉造影确诊。轻度夹层可药物保守治疗,严重者需植入覆膜支架或外科搭桥。
支架植入后抗血小板治疗不足时,血小板在金属表面聚集形成血栓。急性血栓表现为再发心肌梗死,亚急性期多与过早停用双抗治疗有关。处理需立即冠脉造影行血栓抽吸,必要时给予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含碘对比剂经肾脏排泄可能引发肾小管损伤,表现为术后48小时内血肌酐升高。高风险人群包括慢性肾病、糖尿病患者。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水化、限制造影剂用量,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
导管刺激或心肌缺血可诱发室性早搏、室速等心律失常。严重者出现心室颤动需立即电除颤。术中需持续心电监护,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多数导管相关心律失常在撤出器械后自行缓解。
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饮食宜低盐低脂,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遵医嘱规范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脏超声,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及时就诊。康复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