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

臀肌挛缩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步态异常、髋关节活动受限、臀部凹陷、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
患者行走时呈现外八字步态,双下肢外旋幅度明显增大,跑步时更易出现步态不稳。这是由于臀肌群纤维化导致髋关节外展外旋功能代偿性增强,影响正常步态周期中髋关节的内收内旋动作。
典型表现为坐位时双膝不能自然并拢,下蹲过程中需双腿外展才能完成动作。严重者无法完成跷二郎腿、盘腿等需要髋关节内收的动作,髋关节内旋角度通常小于20度。
患侧臀部外上象限可见明显皮肤凹陷,触诊可扪及条索状硬结。这与臀大肌、臀中肌纤维化挛缩导致肌肉体积萎缩有关,凹陷程度与挛缩严重度呈正相关。
约30%患者出现功能性下肢长度差异,多表现为患侧下肢较对侧缩短1-3厘米。这与骨盆代偿性倾斜及髋关节受力异常有关,但实际骨骼长度测量并无明显差异。
长期单侧挛缩可导致骨盆向健侧倾斜,脊柱继发性侧弯。站立位可见两侧髂嵴高度不一致,严重者可能引发腰椎代偿性弯曲,影响躯干平衡功能。
建议患者避免久坐或保持固定姿势超过1小时,日常可进行髋关节内收肌群拉伸训练,如卧位双膝并拢压腿练习。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改善髋关节活动度,饮食中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肌肉修复。出现明显步态障碍或脊柱变形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