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可通过控制食材来源、规范加工操作、注意食品储存、彻底加热食物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等方式预防。该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预防措施需针对其生长特性制定。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海产品,要求供应商提供检验合格证明。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海鲜,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需谨慎选购贝类、甲壳类等高风险食材。冷冻海产品运输过程需保持冷链完整,鲜活海产品应观察其活动状态是否正常。
处理生鲜海产品需使用专用刀具和砧板,避免与其他食材交叉污染。加工前后用沸水烫洗厨具,处理过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熟食。即食食品与生鲜食材应分区操作,工作人员需佩戴手套并定期消毒。
海产品购入后应立即冷藏,保存温度需低于4摄氏度。短期不食用的海鲜应冷冻保存,解冻时置于冷藏室缓慢进行。熟食与生食分层存放,熟食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室温下放置超过1小时需重新加热。
海产品需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90摄氏度并维持1分钟以上,贝类应煮沸5-10分钟。制作寿司等生食需使用经过超低温冷冻处理的原料。隔夜海鲜必须回锅煮沸,不宜反复加热。火锅涮煮海鲜时应保证足够时间。
处理食材前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手腕和指甲缝需重点清洁。出现腹泻等症状时应暂停厨房工作。定期对厨房环境进行消毒,保持通风干燥。外出就餐时观察餐厅卫生等级,避免食用街头摊贩的凉拌海产品。
预防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需建立从采购到餐桌的全链条防护意识。日常饮食中建议增加蒜、姜等天然抗菌食材的摄入,餐后可适量饮用绿茶抑制细菌繁殖。处理海鲜时佩戴防护手套避免皮肤破损感染,夏季减少生冷海鲜摄入频率。出现腹痛、水样便等疑似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并保留食物样本备检,医疗机构通常采用补液及抗生素治疗。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肝病患者应完全避免生食海产品。